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高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说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比“清室优待条件”有哪些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略”。
(2)彻底废除了帝号;进一步削弱了清室特权;体现了民主平等的观念。
举一反三
“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题型:广东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
1913年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
请回答:
(1)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员,几乎都被愤怒的青年学生殴打过。1919年,外交总长曹汝霖家被烧,驻日公使章宗祥被打;1921年总长郭泰祺处理中日纠纷,被北京学生殴打;1928年外交部长王正廷处理济南惨案,家被毁,1931年处理“九一八”事件被学生打得头破血流,随同人员蔡元培、顾维钧都一起被殴。
材料二 “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的向中国青年进个忠告,就是日本人也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我们应该看现代兴国史,现代的新国的历史。”——鲁迅《“日本研究”之外》
材料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顾维钧回忆录》
请回答:
(1)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分析造成材料一外交官员普遍被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鲁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评价材料三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2年,梁启超说:“我们这十岁大的中华民国,虽然目前像是多灾多难,但他的禀赋原来是很雄厚的,他的不幸又不是和他不适,他这几年来的发育已经可观,难道还怕他会养不活不成,养活了还怕没有出息吗?只求国民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别把志气衰颓下去,将来在全人类文化上,大事业正多着哩。”
材料二 新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1)结合史实论证材料一中梁启超的观点:中华民国“这几年来的发育已经可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时期Ⅰ经济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时期Ⅱ经济发展波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吉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儒家有“庶人议政”的传统,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传统的是[     ]
A.黄宗羲主张建立“学校”
B.康有为主张设立“议郎”
C.清末设立“皇族内阁”
D.民国初年设立参众两院
题型:山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