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我国民苦满清专制久矣。自去年武昌起义三数人登高一呼,万峰响应。义旗一指,各省景从,不及旬日之劳,……四千六百九年(注:辛亥革命前后以汉族始祖黄帝降生

材料一  “我国民苦满清专制久矣。自去年武昌起义三数人登高一呼,万峰响应。义旗一指,各省景从,不及旬日之劳,……四千六百九年(注:辛亥革命前后以汉族始祖黄帝降生

题型:浙江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材料一  “我国民苦满清专制久矣。自去年武昌起义三数人登高一呼,万峰响应。义旗一指,各省景从,不及旬日之劳,……四千六百九年(注:辛亥革命前后以汉族始祖黄帝降生之年为元年的一种纪年法)之旧物光复于一朝,扫二百六十六年之淫威尽除于一旦。”
                                                               ——《今日之日》(《申报》中华民国元年十月七日)
材料二 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在《民众的大联合》(1919年7月——8月)
材料三 1911年10月10日的中国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以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陈独秀《〈新青年〉之新宣言》(《新青年》1923年第一期)


(1)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表述辛亥革命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三中陈独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主要意义:推翻满清专制统治。不同:材料一侧重民族革命(或反满),材料二主要侧重思想。
(2 )局限:脱离大多数的民众;更进一步的思想解放。时代背景:中华民国有名无实;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觉醒;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使知识分子看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解放(或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3 )①陈独秀只看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但没有看到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贡献。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陈独秀完全否定了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进步作用,这具有一定片面性。③同时,陈独秀认识了辛亥革命后中国思想解放任务的艰巨性,这具有合理性。
举一反三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     ]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题型:安徽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题型:河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1912年5月,梁启超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中说:“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这一观点主要表明  [     ]
A.君主立宪成为必然选择                
B.民主共和道路根本行不通
C.清朝统治成为众矢之的                
D.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主要是因为这次革命 [     ]
A.孙中山众望所归地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B.彻底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C.宣告了中国2000余年帝制的终结
D.在中国第一次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题型:福建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今以后。任凭他那一种异族,野蛮咧,文明咧,日本咧,欧美咧,独占咧,共管咧,若再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意,可断断乎做不到了。任凭什么人,尧舜咧,桀纣咧,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咧,王莽、朱温、袁世凯咧,若再要想做中国皇帝,可是海桔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这回革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首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所以从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和那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性质完全不同。      ——摘自粱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梁启超这篇文章写于哪一年?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空前绝后的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和辛亥革命两者在性质上有何不同?简要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不会退回”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地区)和波兰……拿破仑并没有预见到:扫除旧制度的垃圾只会促使潜伏着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3)材料二中“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拿破仑法典》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4)如何理解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综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