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问题: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各起了怎样的作用?(4分)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3分)新课标主要运用了文明史观之史学范式,上述两则材料又运用何种不同的史学范式,试指出来其中一种。(1分)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分别带来什么严重后果?(2分)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3分) |
答案
(1)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任答2点即给2分)。 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并最终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任答2点即给2分) (2)特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实行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主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高举爱国主义,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任答3点即给3分) 史学范式:材料一主要运用了现代化史观,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全球史观。(答对任意1点即可得此问的满分1分) (3)后果: 第一次分裂导致1927——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第二次分裂导致1945——1949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分治。(1点1分,此问共2分。) 认识:国共两党在中国近现代史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两党合则两利,促进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斗则两伤,阻碍中华民族向前发展。(3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20世纪前期湖南某农村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此春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某君 ……毋忘此国耻纪念日”。材料体现出的五四运动的精神是 ( )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的一百多年时间内,只是在有了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战胜法西斯侵略的榜样的时候,才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了新式的革命党。自从有了这样的革命党,世界革命面目就起了变化了。……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 ——***《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1948年11月) 材料二 建立人民公社首先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而建立社会主义是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积极地做好准备。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探索出一条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1)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在奋斗目标、革命道路的选择上“照搬”了苏俄的哪些做法?这种“照搬”造成了怎样的后果?(6分) (2)材料二表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进程中犯了怎样的错误?同时期欧美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如何?简要指出出现该状况的原因。(6分) |
宋庆龄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她话中的“国际局势”和“内部条件”是指A.日本侵略加深和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 B.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 |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五四运动的爆发 |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蒋介石集团被判革命 |
|
下列符合列宁说的“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东方的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的典型事件是A.辛亥革命 | B.义和团运动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