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指出:“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广大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表明

1937年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指出:“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广大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表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37年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指出:“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广大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表明
A.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的抗战方针B.国民党号召民众持久抗战
C.持久抗战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D.国民党竭力掩饰军事失利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是党外合作,执行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国民党是片面的抗战路线,材料中内容虽然表明蒋介石看到了人民抗日力量的强大,但并没有明确的说明他开始实行全面的抗战路线,所以A项错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两党的根本利益,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在抗战初期时,并没有明确抗战的持久性,所以C项错误。D项为无关项。
举一反三
蒋介石在《告全国军民书》中说:“美国与英国自动声明放弃他们在华不平等条约的特权。”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称:中美和中英新约“使中国结束了百年的耻辱,展开了光明的新页,致无限兴奋的庆贺”。此条约的签订
A.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B.提高了民族尊严和自信心
C.改变了中国无平等外交的局面D.意味着抗日战争的胜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事件是日本侵华过程中制造的重大事件,它导致
A.东北三省逐步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C.国民党取得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D.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破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先后有26万多人从沦陷区和国统区进入陕甘宁边区,使陕甘宁边区人口数量急剧增长了17%。这一时期人口大量迁往边区的原因有
①日本对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②国民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
③陕甘宁边区政府政策的感召         ④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战的总后方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颂扬淞沪会战的歌曲《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歌词所反映的事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②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③是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④反映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载:“重庆在1937年人口不过27万,到1945年竟达100万,工厂增至1500家,为战前的16倍;成都1939年人口为30.9万,至1945年达71万;宝鸡由7~8千人增至11万,昆明由10多万增至40多万;湖南衡阳也由10万人增至40万人等等。”上述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B.国民党将首都由南京迁到重庆
C.东部居民和工业内迁的影响D.优先发展西部战略的强力推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