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笔记中的“民主政治,两党合作,国民政府开放民主”可以判断为第二次国共合作,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政府的经济职能增强”表现为抗日战争期间官僚资本对国家经济的垄断;“废除旧的不平等条约”、“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体现了抗日战争期间美国在华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及全民族的团结抗战。故选C。
举一反三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该史料反映此时(  )
A.蒋介石尚未叛变革命B.国民党处于国民大革命的领导地位
C.中国共产党尚未走向成熟D.在特定时期,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中国军队对日军进行堵截,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这次作战的地点是在
A.山东台儿庄B.山西平型关C.湖北枣宜D.江苏徐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此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第一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中国战场
南太平洋、东南亚战场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中国
美国
英国
伤残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万人
620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依据材料一,说明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的分配情况?(2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根本原因是
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