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抗日力量,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 

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抗日力量,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抗日力量,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   )
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否定了淞沪会战的积极意义,认为部署不当,造成了北方抗日力量的削弱和南方的沦陷。事实上,淞沪会战坚持三个月由于,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对于中国制定合适的抗战策略,进行战备部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选B。ACD项与材料信息相反。
举一反三
抗战胜利后,重庆某报纸曾载一灯谜,谜面是:抗战胜利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下列几组谜底与谜面比较吻合的一组应该是
A.岳飞屈原蒋干共工B.卫青苏武屈原蒋干
C.共工蒋干苏武屈原D.蒋干苏武共工郑成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东史郎日记》(日):“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是道听途说,不符合事实B.可供研究南京大屠***的情况使用
C.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死场景D.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所示摘选自《危机应对: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对策》一书的目录。它反映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第三章 国民政府的外交对策
第1节
开展对日交涉,谋求和平解决
第2节
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国际同情与支持
第四章 国民政府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节
国民政府政治上的变动
第2节
国民政府战时经济政策的调整
A.七七事变后政府开始调整与中共政策       
B.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继续妥协
C.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全面应对危机
D.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倡导全面抗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能取得完全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美国向日本投掷了原子弹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力支援
C.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D.国共合作与全民族团结抗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领土之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摘自《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材料二: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三: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
战场
太平洋
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中国战场
(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35个
师团
10个
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多万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四: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
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
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
折点。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
—— 摘自《胡锦涛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两者在对待日本侵华的态度方面有何相同之处?(2分)
(2)材料三说明什么问题?(2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4分)
(4)抗日战争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