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A.国共

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A.国共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共产党***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国内两大政治势力——国民党与共产党,能够消除隔阂,和平协商,重建因日本侵略而满目疮痍的家园,把中国引入一个稳定发展的新局面,故A项正确。国民党控制的国民政府领导了八年抗战,且当时反共反人民的本质尚未完全暴露,暂时威望较高,B项错误。C项的“民主党派”,D项的“共同抗日”均错,排除。
举一反三
***是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词作家。下列诗词中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的是
A.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B.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月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种空前浩大的人力动员,解放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可以说超出了最高的负担界限。当时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这种超出寻常的战争承受能力的客观条件是
A.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B.华北和华东良好的农业基础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D.受到解放全中国的激情鼓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这一形势出现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不断深入B.南方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创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斜线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的统辖区。据此判断,在这一局势下召开了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到:“(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此处强调的是
A.土地政策的重要性B.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D.国家前途的预见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