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背景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背景有( ) ①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②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③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④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
答案
A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依据所学知识不难判断19世纪中期前后中国比日本先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中国比日本较早接触西方,所以④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但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摆脱落后状态赶超中国,并成为侵略中国的殖民国家,①②③,答案选A。 |
举一反三
下图是《1890年建立的汉阳铁厂高炉》,关于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B.是洋务派在“自强”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 |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标志 | D.是洋务派在“求富”旗号下创办的民用工业 |
|
关于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历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李鸿章:“西洋水陆兵法及学堂造就人才之道,条理精严,迥非中土所及”、“综横各实,洋学实有逾华学者。”
| 倭仁:“(西方)无论偏长薄技不足为中国师,即多才多艺、层出不穷,而华夷之辨不得不严,尊卑之分不得不定。”
| (1)请比较二人观点的不同。(4分) 材料二
孙中山:“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便是主张民权的大同世界……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说中国不适宜民权的,这种见解实在是错误。依我看来,中国进化比较欧美还要在先,民权的议论在几千年以前就老早有了。”
| 陈独秀:“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皆以君主之社稷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以古时之民本主义为现代之民主主义,是所谓蒙马以虎皮耳,换汤不换药耳。毋怪乎今日之中国,名为共和而实不至也。”
| (2)请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对二人观点的认识。(8分) (3)从上述材料中,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哪些特点。(4分) |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学习西方的技术 |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D.倡西学、兴民权 |
|
1865年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摺》中说:“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以为之区处。”这说明李鸿章A.认为洋务运动会诱导近代工业的兴起 | B.认为洋务运动没有实行的必要 | C.反对向西方学习 | D.主张政府立法阻止国人创办近代工业 |
|
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见右图)。下列表述内容与该图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遗其体而求其用” | B.“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 C.“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橹” |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