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底,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1956年底,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题型:河北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1956年底,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答案
三大改造
举一反三
建国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也得到迅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表表明了1956 年各经济成分较1952 年的变化
材料二    下表为1952 年、1957 年和1965 年我国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
 材料三   下表为1992 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
(1 )分析材料一,说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材料三的成就是通过什么实现的?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根据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上卷) 》看到这句话:“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之后,各抒已见。下列推理最正确的是[     ]
A.甲:不对,“一五”计划后社会主义制度才基本确立
B.乙:对的,三大改造后的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C.丙:不对,三大改造后中国仍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D.丁:对的,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     ]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中国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体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     ]
A.严重、困难、农民、地区、解放                
B.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祖国  
C.准备、中国共产党、敌人、改造、经济建设      
D.敌人、解放军、中国人民、美国、解放
题型:广西自治区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