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1)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2分)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二 毛泽东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苏联的办法是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2)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方式及其造成的后果。(4分) 材料三 华西村办起了年产30万吨线材厂、30万吨轧钢厂、毛纺厂等20多个大中型企业,到1993年年产值超过11亿元。……浙江省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创造性地探索并完善了“公司+科技+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较好的解决了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农村改革走出了怎样的发展之路?(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什么建议?(2分) |
答案
(1)思想:重农思想。(2分)影响: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2分) (2)方式: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化积累资金。(2分) 后果: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2分) (4)从国情出发,关注三农;要面向市场,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重视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每点1分,最高不超过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解析
第(1)问考查对重农思想的评价,结合所学不难评价,但要注意是对“当时”的影响。第(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第(3)问、第(4)问要结合三则材料认识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要地位,再从华西村的发展上得出有益经验。 |
举一反三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一览表(单位:英镑)
年份
| 1840
| 1843
| 1844
| 1845
| 货值
| 524198
| 1456180
| 2303619
| 2394827
|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生丝数量一览表(单位:万镑)
年份
| 1843
| 1845
| 1853
| 出口量
| 1787
| 13220
| 62894
| 材料二 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材料三 1905年,清政府奏准《出洋赛会章程》……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商部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商部在博览会会场设立事务所,经理华商与会有关事务,向华商提供各种帮助。……1910年6月,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正式开幕……共设农业、医药、教育、工艺、武备、机械、美术等9个展览馆和一个劝工所。另设暨南馆l所,陈列南洋各埠华侨之出品;参考馆3所,主要展出外国产品。 ——《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这种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2)材料二为我们研究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2分)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的政策与鸦片战争前有什么不同?(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经济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2分) |
(1"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 “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 “今一夫挟五口,牛犁并举,治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步,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1892年内燃拖拉机在美国首先研究成功,……1 930年上升到93万台,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与此同时,大规模农场经营占据农业生产形式的主导地位,1 910年,美国共有57 3.7万个农场,平均每个农场经营面积为892亩,到1930年,农场数上升到629.5万个,平均每个农场的经营面积增加到953亩。 这些大规模的农场,耕作方法先进,单位面积农产品的收获量高,其农产品价格比经营小块土地面积的自耕农便宜。于是,那些继续耕种小块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卖掉已经难以维持生存的那一小块土地,到现代大机器工业部门去谋生路。 一一彭南生(《近代农民离村与城市社会问题》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生产进步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农业和农村变革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4分) (3)据材料三指出:1957—1962年、1980—1997年我国的粮食人均产量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 (2分)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
(2008·上海历史) “中国的1978” 1978年,对于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的学者说,这是中国的重新出发,一个国家的重新开始。历史为什么选择了1978年,这既是那个时代一批人面对中国与世界的过去和未来的集体思考,也和一代伟人邓小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到今天,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已为世界所瞩目。 站在30年后的今天,以“中国的1978”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可选择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角度,也可围绕某一中心、某一事件、某一人物等展开论述。(30分) 注意: 1.论文须围绕主题展开 2.论点应由材料支持 3.论述要层次分明 4.叙述要通顺流畅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2)指出材料所述现象对近代前期中国农村经济造成的影响。 材料二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 (3)根据上列两幅图片,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说明变化中哪些因素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生产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 |
衡量某一地区是否达到城市化,其标准是A.人口是否都从事工业生产 | B.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 C.耕地越来越少 | D.人口、用地、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