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理,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一;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 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 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竟其功的原因。 ——***《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根据材料三分析其“未能全竟其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与材料一、二相比,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关键:立宪法,开国会(或实行君主立宪)。活动:戊戌变法。意义: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关键:促进国民的觉醒。实践:提倡“民主”和“科学”,发动新文化运动。原因: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3)激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或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史实: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出版刊物;创办工人学校;建立共产党。
(4)认识:民众(人民)的觉醒(觉 悟)是社会进步(变革)的条件。( 或先进的思想只有符合国情才能变革社会)
举一反三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赛创立了以“适者生存”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此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了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     ]
A.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C.直接导致了中英两国的政治改革 
D.开始 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题型:江西省竞赛题难度:| 查看答案
伴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中国近代的人文主义思潮逐渐形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思潮的显著特点是 [     ]
A.强调个人的人生价值               
B.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    
C.注重个人的思想解放               
D.个人价值与民族命运相结合
题型:海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段话实际上揭示了[     ]
A. 辛亥革命毫无建树         
B. 中国民众麻木颓废
C. 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D. 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题型:江西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震荡最剧烈、最不稳定的时期,发生了社会和政治的“大裂变”。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大事年表(节选)
(1)从上表可以看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哪几股进步社会思潮?并说明这几股进步潮流之间存在着哪些联系?
                                                                                                                                                                                                                      
(2)某校高二学生历史学习研究组认为,此表编制者明显忽视了经济文明史部分,据此请加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3)严复译述《天演论》的发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兴起,维新变法运动给我们留下哪些宝贵遗产?
                                                                                                                                                                                                                       
(4)维新派与革命派的理想蓝图不能实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题型:江西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学者谭嗣同所著《仁学》一书中引用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传诵的一句名言:“誓***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由此可见   [     ]
A.该书作者系“开眼看世界”之人      
B.该书思想与维新思想相对立
C.该书发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最强音  
D.该书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