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主义”之间的实质,在于要不要:[ ]A.多研究一些具体问题B.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C.谈论理想主义D.用理想的主义解决根本问题
题型:福建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问题”与“主义”之间的实质,在于要不要: |
[ ] |
A.多研究一些具体问题 B.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C.谈论理想主义 D.用理想的主义解决根本问题 |
答案
D |
举一反三
下列现象与新文化运动中“赛先生”的主张基本一致的是 |
[ ] |
A.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 B.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 C.进步青年传阅《庶民的胜利》 D.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 |
当中国面临民族危机时,中国的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纷纷提出各自的不同救国方案。 材料一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
——魏源 |
材料二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
——李鸿章 |
材料三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 |
——康有为 |
材料四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
——孙中山 |
材料五 “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之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 |
——陈独秀 |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怎样付诸实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的“变”在政治上有什么表现?又是如何实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主张?他是如何实现他的主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五体现了陈独秀什么样的思想认识?为此他是如何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上材料反映中国近代思想是如何演进的?在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过程中,其主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陈独秀说:“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曰忠、日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材料反映了 |
[ ] |
A.儒家思想第一次遭到严厉的批判 B.20世纪初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 C.新文化运动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D.向西方学习中资产阶级的困惑 |
“(尊重孔教)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为达到“巩固共和”的目的,他们掀起了 |
[ ] |
A .维新变法运动 B .君主立宪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
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发表文章,认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是“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其本质目的在于说明 |
[ ] |
A .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 B .孔子是历代专制统治的标志 C .孔子提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 D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是“吃人”的历史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