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

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这表明他
A.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B.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D.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可知C不合题意,且梁启超认为中国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故A正确;根据“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可知B错;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举一反三
1938年,艾思奇在《共产主义者与道德》一文中说道:“如果有人说共产主义者只是国际主义者,不能同时成为真正的民族主义者,因此在中国的共产主义者也不能谈民族道德的发扬,这就完全是一种公式的、形式论理学的曲解。”这话表明艾思奇强调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加强共产党员道德教育
C.放弃国际社会援助D.忠实执行共产国际路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1949年之后的中国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从1919年开始已酝酿了30年),这反而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更接近了。”这说明 (   )
A.美国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B.马克思主义通过五四运动传入中国
C.中美政治理念趋向相互认同D.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国际视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对中国民主革命作出
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相同点是
①主张社会革命 ②建立劳工社会 ③主张国共合作 ④发动国民革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两位人物影响最大,其中有一位被称“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此人是:
A.孙中山B.陈独秀C.李大钊D.***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