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

中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中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 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建国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存在对西学的争论,其中: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 ”,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已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材料四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考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文化现象?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比较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否认同材料四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文化现象: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意义: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2)相同点: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原因: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思想家代表地主阶级,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3)甲:反对学习西学。 乙: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或技术但不学其制度。丙:主张不仅学西学的技术,也要学习西方的制度或主张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学习西学。 
(4)认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极力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理念,但因历次资产阶级运动脱离群众,尤其是农村的广大农民,所以先进的思想对广大农村影响很小。不认同:近代中国带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宣传活动持久、深入,随着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发生,先进思想观念已经传播到农村并逐渐深入人心。
举一反三
围绕中国古代是否属于专制政体,西方曾进行了长期的论战。阅读材料:
材料一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我已做过彻底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加对任何人的赐钱,或增大其权力,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这样做。 ——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注: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传教士,曾在中国长期居住)。)
材料二  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 辽阔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是不是我们的传教士们被秩序的外表所迷惑了呢?是不是因为在那里,不断地行使单一的个人意志,使他们受到了感动呢?                ——孟德斯鸠(1689——1755年)《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利玛窦与孟德斯鸠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上述材料而言,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请结合作者的史料依据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阐明你的理由。(假定明清政治制度基本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清华大学侯旭东教授研究,“中国专制说”在欧洲萌生,代表的是西方人的中国观,这种观点在近代传入中国,短时间之内便被广泛传播。请结合时代背景 ,简析“中国专制说”在近代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下列对中国近代史上“西学东渐”局面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侵略    ②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文化与封建文化的斗争
③阻断了中国的独立发展和社会进步   ④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题型:吉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最确切的推断是     
[     ]
A.学习西方逐成中国社会思想主潮
B.19世纪中后期维新变法思想兴起
C.科学类书籍的翻译数量增长显著
D.马克思主义终为中国人广泛接受
题型:上海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1792年,英特使马戛尔尼来华。他曾邀请清军将领福康安检阅英国使团卫队演习新式武器操练,福康安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福康安的话语反映出                [     ]
A.清朝统治阶层对西洋武器非常熟悉
B.福康安对西洋武器的先进认识不够
C.当时清王朝统治阶层自大的心态
D.清王朝统治阶层不了解世界变化
题型:上海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西学东进”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
材料一  “西学东渐这个名目随民国四年(1915)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容闳的英文回忆录的中文节译本,该题《西学东渐记》,开始流行。但在晚明,“西学”已是特称判断,指西教即基督教以外的欧洲科学工艺各科学问。其实中国与欧洲的文明互动,在物质层面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典时代,在精神层面至迟已于北朝隋唐出现。……世界文明从来是互动的。既有西学东渐当然也有东学西渐。”                    ——朱维铮《再读近代史》
材料二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上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随着人类社会的转型,近代中国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 ——《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材料三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问题:
(1)用“东学西渐”的具体事例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学东渐”的历程和阶段性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看待“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上海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