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清政府正式下令各省督抚选派学生赴日留学……至1899年,中国留日学生已有100多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清政府正式下令各省督抚选派学生赴日留学……至1899年,中国留日学生已有100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清政府正式下令各省督抚选派学生赴日留学……至1899年,中国留日学生已有100多人。1901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又增加到280余名,1902年为500多人,1903年1300多人,1904年达2400多人。1905年至1906年,中国人留学日本达到高潮。由于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和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等因素影响,留日学生人数猛增到8000多人。
与19世纪清政府派往欧美的留学生大多学习理工和海军不同,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学习的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文史、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军事、商业以至音乐、美术、体育,应有尽有,其中以学政法和陆军为最多。
——摘自王晓秋《清末为何出现留日热潮》
材料二 从1950年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其中向苏联共派出了8310人,占派出总数的78%。
中国向苏联派出的留学生,大多属于工程技术领域的,苏联的高等院校、企业、设计院和科研机构,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的技术干部和熟练的技术工人。根据苏联方面的统计,1951年到1962年有8000多名中国人,在苏联学习生产技术,有11000多名的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苏联的学校学习……此外,通过科技合作系统,1500名中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学者,去苏联了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生产经验。
——摘自《中国向苏联大量派遣留学生》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晚清及新中国初期留学特点的不同。(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两个时期不同留学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

(1)不同:晚清留学目的地主要是日本,新中国初期主要为苏联;
晚清学习专业多为政法和陆军,新中国初期主要学习工程技术等专业(4分)
(2)原因:晚清:学习借鉴日本明治维新后富国强兵经验;清末“新政”实行;                 
中日相距较近(来往方便,费用较少,习俗相似等)(3分)
新中国初期:学习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需要;受“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大批留学生赴日本留学。中国留日学生学习的专业非常广泛,以学政法和陆军为最多。材料二指出“从1950年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其中向苏联共派出了8310人,占派出总数的78%。”可知新中国初期,中国留学生主要到苏联学习。中国向苏联派出的留学生,大多属于工程技术领域。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晚清时期,由于日本明治维新成功,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和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等因素影响”;中国留学生大量赴日留学。新中国成立初期到苏联留学的原因主要从新中国奉行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等方面分析回答。
点评:在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教育兴起以后,中国产生过三次留学高潮。第一次留学潮出现在20世纪初,以留日生为中心;第二次留学潮在五四时期,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中心;第三次留学潮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三次留学潮中,作为“弄潮儿”的留学生们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通过工商业等具体部门推动了我国的发展,而且建立中国学术的现代化并带来了西方的思想理念。在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留学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举一反三
古今中外,教育在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杂、农等派精英云集稷下学宫,鼎盛时期稷下学者达1000余人。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及稷下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又具有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知识的性质。
材料二  《明史·选举志》记载,洪武初年规定:“科举必由学校,……;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从明朝初年起,就规定“四书五经”是各级学校的必学内容,八股取士,专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材料三  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谈到教育时指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功能。(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初学校教育的特点。(3分)
(3)对比材料二、三,维新派的教育理念相比明初有何变化?(2分)变法期间维新派又提出了怎样的教育改革主张?(2分)
(4)材料四反映出卢梭怎样的教育思想?(2分)1762年《爱弥儿》一出版,就轰动了法国等欧洲国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
材料二: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材料三:“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9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
(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粱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这说明维新变法
A.开创了中国科学与民主的先河B.使中国进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C.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D.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与政治策略对戊戌变法的结局具有重要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 窃顷者德人割据胶州,俄人窥伺旅大……臣累上书,极陈时危,力请变法,格未得达。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皇上若决定变法,……今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黾勉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厉众志。—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二 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                  —康广仁《致易一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心态出现的社会背景,并说明材料中变法建议难以实行的原因。(5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戊戌人士“同志太孤”的主要变法措施。谈谈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改革启示。(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的真正目的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推翻清朝统治
C.抵御外来侵略D.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