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自台事后(即割让台湾)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据此分析,康有为要求变法维新的目的之一是A.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自台事后(即割让台湾)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据此分析,康有为要求变法维新的目的之一是A.避免农民革命 | B.推翻朝廷统治 | C.顺应革命形势 | D.收复台湾 |
|
答案
A |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可知,康有为在论述变法的理由是指出,民族危机加深会引起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即材料中的“揭竿斩木”,可见康有为担心农民起义的爆发。故此题应选A下个 点评:戊戌变法的评价: (1)进步性: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为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局限性:改革不彻底,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和实行君主立宪等根本性的政治主张;没有涉及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与广大民众运动相结合。 |
举一反三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国首相俾斯麦对人说:“二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 B.寻找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历史原因 |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
|
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 ) ①解放思想 ②建立社团 ③兴办学堂 ④创办报刊 ⑤提倡女学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1: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在,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材料2: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3: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8分) (2)材料3的观点同材料2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6分) |
下图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戊戌变法期间成为畅销书的是
|
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的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