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措施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措施是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B.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C.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D.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

百日维新措施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措施是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B.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C.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D.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百日维新措施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措施是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B.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C.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D.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新变法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措施是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这项举措可以将不称职顽固派官员直接排除在政治之外,答案选C,A B D三项会间接损害顽固派官员的利益。
点评:维新变法运动一直是高考中的常频考点和重难点,对其的考查角度较多,形式多样。就考查角度而言大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戊戌变法运动的时代背景②中日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运动的关系③戊戌变法运动的具体内容④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和方式⑤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⑥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⑦戊戌变法运动的局限性。
举一反三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康梁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措施,在百日维新中被维新派搁置起来的是(   )
A.设立议院B.发展工商业C.改革科举制度D.改革政府机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迄汉、晋之间,今学尽灭,下迨唐、宋,扫地无余,昔之数百万言者,穿穴于遗文中仅得万一。……歆造古文以遍伪诸经……以实其伪经之传人耳。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四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雷颐《维新的挫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的真实意图。(2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6分)
(3)与材料二、三相比,材料四从什么视角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使昏庸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君无所擅其权……”从中可以看出此人主张在中国实行(  )
A.君主专制制度B.君主立宪制度
C.议会内阁制度D.民主共和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窃顷者德人割据胶州,俄人窥伺旅大……臣累上书,极陈时危,力请变法,格未得达。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皇上若决定变法,……今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黾勉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厉众志。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二 西太后与荣禄已早定密谋,于前一日下诏……(命)二品以上大臣,成具折诣后前谢恩。政变之事,亦伏是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三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材料四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 必除旧布新, 两者之用力相等, 然可有新也。 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心态出现的社会背景,并说明材料中变法建议难以实行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太后下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4分)
(4)材料四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