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说:“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他

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说:“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他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说:“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他饿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先生”一生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潮流。“先生”革命理论的最重大转变是(   )  
A.提出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B.提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C.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
C
解析
根据2001年这个时间,推断出“九十年前”应是1911年,由此判断出“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先生指的是孙中山。还要注意土干中的关键词是:“革命理论的最重大转变”。故答案为C。
举一反三
三民主义曾经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其最主要的实践成果是(   )
A.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与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   )
A.人民当家作主,在政治上翻了身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原则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说:“如果民国初年实行了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农民就会富起来,中国就能避免贫富悬殊的弊病。”对于这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农民得到土地自然会富起来
B.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土地平均了就能避免贫富悬殊
C.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资产阶级土地纲领行不通
D.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社会调查和问题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中
(1)史料研习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辑万里①,乃不僭位号,不传予孙,而剑为②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腰腰乎三代之馈意③,其治国常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④,……米利坚和重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无恶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 ⑤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材料中划线的5部分,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写出序号:         结合1787年美法谈谈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创古今未有之局”的?
(2)理论指导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共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论人民民主专政》
西方列强的入侵打破了中国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秩序,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新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理论来源
基本主张
实践过程
结果
孙中山
 
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建立中华民国,但未改变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性质
***
马列主义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3)社会调查
调查历史见证人,了解北京市民对50年代新社会的感受。请参照示例,任选一个题目说明调查理由。
答题示例
调查题目:1950—1952年农村土地改革
调查理由:了解当时农村废除封建剥削关系、农民获得土地的感受。
调查题目①: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
调查题目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调查题目:(写出序号)            
调查理由:
(4)问题讨论
日本、西欧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期。对这一时期这些国家经济繁荣的原因,有不同的认识角度。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结合事实加以概括。
角度l:经济因素
角度2:政治因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果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材料二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原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大总统誓词》
材料四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请回答:(1)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社会革命和关注民生方面的重要活动。
(3)结合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先生在誓词中要实现的目标。
(4)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对象和任务认识的变化。指出他在思想方针政策上的重大变化及促成这一重大发展的主客观原因。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主旋律是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