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936年11月,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时说……苏联社会已经“在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英国工党政府首相艾德

材料一 1936年11月,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时说……苏联社会已经“在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英国工党政府首相艾德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1936年11月,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时说……苏联社会已经“在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英国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领导了一场社会主义试验。艾德礼说:“工党政府正在英国建立一种优于资本主义和苏联式社会主义的最好的制度。这种制度叫做民主社会主义。”1948年,艾德礼颇为自豪地认为工党已找到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模式,“一种把个人自由与计划经济、把民主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的制度”。
(1)材料一中苏联在基本上实现了的“社会主义”与材料三中英国工党政府建立的“民主社会主义”有何不同?
(2)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与英国式“社会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都面临严峻危机,两国执政者如何应对?
答案

(1)苏联实现的“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英国工党建立“民主社会主义”是在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国有制与私有制结合的“混合型经济”和建立福利国家是其主要表现。
(2)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实行全面民主化,造成苏联解体;英国政府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进一步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各国经济模式的比较和对经济模式的认识。第(1)问考查比较分析能力,注意比较角度。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下的社会主义,材料三反映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此基础上从政治、经济体制角度比较分析。第(2)问考查知识的再现和理解能力。结合所学归纳回答即可。
举一反三
“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符合这条道路特征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D.玉米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卞悟在《公社之谜一一农村集体化再认识》中谈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苏联农民“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实质上说明农业集体化
A.无法适应苏联工业化的需要B.是对农民利益最好的保护
C.有利于加强农民的集体意识D.与农民的利益诉求相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1年苏联购买了美国机器出口总量的50%,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世界机器出口的30%。到1932年占到英国机器出口的90%,世界机器出口的50%。这主要说明(  )
A.苏联利用西方危机发展工业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成效
C.西方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D.不同制度国家可以互相帮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体现了 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其变化原因不包括(  )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电力
10
7
4
3
2
A.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欧美遭受经济危机打击
C.苏联与德国作战的军事需要
D.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推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知识界曾掀起了一股谈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热潮,他们认为“国家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避免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下生产的无规划性以及由此造成的混乱和浪费”。由此判断,苏联当时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经济体制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