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的勃列日

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的勃列日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计委的……”该笑话暗示  [     ]
A.苏联的武器种类多       
B.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一塌糊涂
C.苏联的综合国力强       
D.计划经济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
答案
B
举一反三
1935年,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苏联。在日记中,罗曼?罗兰又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出于对苏联的热爱,罗曼?罗兰决定将这本日记五十年后再发表,他不想因为这本书造成对苏联的哪怕一点点伤害,他认为五十年后,苏联一定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你认为五十年后的苏联是否解决了像罗曼?罗兰所希望的那样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     ]
A.没有解决。斯大林模式一直被坚持
B.已经解决。通过改革斯大林模式被改变
C.没有解决。改革始终没有跳出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D.已经解决。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提出了“加速发展战略”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①英国圈地运动 ②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④中国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  [     ]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对苏联高度集中的体制的客观评价是             
① 基本上适应苏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② 这种体制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
③后来这种体制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④这种体制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     ]
A、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危机伴随着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冲!”              ——1929年纽约流行的一首儿歌
材料二: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暑,旨在通过“联邦与各州、各领地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合作,减轻因失业造成的艰难和痛苦”。   ——德?怀特《现代美国(1896—1946)》  
1933—1939年PWA帮助建造了全国近70%的新校舍,65%的县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工厂,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10%的道路、桥梁、地铁和类似的工程建筑。                                              ——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卷
材料三:在对大萧条的优郁与绝望中,一些声音做出了明天将会更好的承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垂死的社会,他们相信以无产阶级的统治为基础的一个新的、更美好的社会正在俄国斯帝国的废墟中诞生。俄国新的统治者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及其后的斯大林将前沙皇帝改造成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年)。                  ——[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材料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摘自“新华网”
(1)指出胡佛政府面对 “敲起钟”的状况所采取的对策及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欧美国家经济政策的各自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二和材料四,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它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学术领域的自由化和科学化等。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转型的准备工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材料三  斯大林时期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实现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基本转变的飞跃前进的时代——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大国,它的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流到了城市,一个制度化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形成了……苏联经济也一直以比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布热津斯基《大失败》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钱乘旦《不平衡的发展:20世纪的历史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用史实说明“克服专制王权”是如何促进英国“继续前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及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斯大林时期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形成了有别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体制的特点,并简析这一体制对经济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