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

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
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和作用。根据题干中“从1953年到1964年间”分析,处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这一时期赫鲁晓夫对工业、农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他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材料主要反映工业的发展,排除A;B项应属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C项不符合史实。因此选D。
举一反三
《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通过学习苏联的历史,我们得到的信息不可能是
A.社会主义革命是目前最先进的最具生命力的社会革命
B.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的需要
C.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证明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失败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处一个世界,应当和平共处,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了,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1978年底以后的经济改革获得了成功,而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最终都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
A.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B.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C.缺乏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政策指导
D.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讨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