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曾说:“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了。”为解决“土豆却没了”的问题,他采取的举措有①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大规模开

赫鲁晓夫曾说:“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了。”为解决“土豆却没了”的问题,他采取的举措有①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大规模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赫鲁晓夫曾说:“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了。”为解决“土豆却没了”的问题,他采取的举措有
①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③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④推行“加速发展战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实行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推行“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举一反三
赫鲁晓夫扮演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和“守墓人”的双重角色。这说明赫鲁晓夫
A.最终肯定了斯大林模式
B.最终成为斯大林模式的拥护者
C.没能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
D.终结了苏联的经济改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勃列日涅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
深入。主要表现在
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C.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
D.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
A.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
B.放弃政府宏观的调节手段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苏联l961--1985年经济增长率百分比表。
1961—1965年
1966一l970年
1971—1975年
1976—1980年
1981—1985年
  6,5%
   7.8%
  5.7%
4.3%
  3.6%
造成苏联25年间出现这种经济变化趋势的原因不包括
A.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B.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成效不大
C.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D.冷战扩军备战的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全俄舆论中心在2011年戈尔巴乔夫80岁生日前夕的调查显示,42%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起了主要作用,对戈尔巴乔夫最激烈的批评来自俄共,他们一直将戈尔巴乔夫作为社会主义的背叛者、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以上看法是
A.正确的,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B.片面的,夸大了个人的历史作用
C.错误的,叶利钦才是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
D.错误的,西方的“和平演变”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