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稳定、繁荣社会。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20分)资料一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

经济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稳定、繁荣社会。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20分)资料一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经济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稳定、繁荣社会。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20分)
资料一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罗斯福
(1)根据资料一,这番话为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说。请问:他的这番话是在什么严
重局势下说的?(2分) 目的何在?(2分) 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资料二
即使在常常可以享受特权的莫斯科,顾客们也不能保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肉,蛋和家禽也缺货。……现在是春天了,但一如既往,蔬菜缺货……
我相信,只要我们改变我国经济工作的优先次序和组织结构,为我们的公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食品和消费品,我们就能成功地同资本主义竞赛。
──摘自《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
(2)根据资料二,这番话为赫鲁晓夫下台后所说。那时,苏联谁主政?(2分) 这番话说明了什么现象?(2分) 你怎样认识赫鲁晓夫的反思?(4分)(注意:不得抄原文)
资料三
“房子大了,道路宽了,村民富了,我也能带着孙子到首都北京天安门圆我祖孙二人的梦了。今天更令我高兴的是,我们中国人还能上太空了。”在神舟六号成功飞天之日,一位见证了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四川老人,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中华大地已经和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摘自《改革开放30年》
(3)根据资料三,四川老人这番感慨说明了什么?(2分) 为什么他的家乡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2分)
答案

(1)局势:经济大危机。(2分)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美国资本主义制度。(2分)(答出1点,即给2分)
措施: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为失业者等提供社会保障;实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4分)(答出2点,即给4分。)
(2)主政:勃列日涅夫。(2分) 
现象:勃列日涅夫主政时食品短缺。(2分) 
认识:① 正确:赫鲁晓夫指出苏联现行经济模式弊端:优先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认为应重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以满足人民对日常生活品的需求。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 局限:忽视市场经济的作用,未能从根本上认识苏联现行经济模式暨斯大林模式的弊端。(4分)(答出前2点,即给4分)(言之成理给分)
(3)说明: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越来越强,农民生活富裕起来。(2分)原因:家庭承包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生活得到提高。(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都选自《梭伦的诗歌》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路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势力…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南巡讲话》(1992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向西方学习的特点。(3分)
(3)请你根据相关知识和材料三的漫画观点,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4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对不同国家不同改革的综合认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A坚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
B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用资本主义经济战胜社会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历史影响巨大,它发生于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右图人物为改变苏联日益窘迫的经济政治状况,进行了改革,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实质而言,改革的失败是由于
A.运用“看不见的手”调整经济
B.未能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C.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D.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在辞职时发表电视演说:“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它们的后面。……所有局部的改革(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败告终。”这位“总统”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