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4月上海《大公报》(右图)报道:“自日本放弃金本位后,积极倾销日货,至各国大起反感,抵制日货者达二十七国。”从这条新闻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日本开

1933年4月上海《大公报》(右图)报道:“自日本放弃金本位后,积极倾销日货,至各国大起反感,抵制日货者达二十七国。”从这条新闻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日本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33年4月上海《大公报》(右图)报道:“自日本放弃金本位后,积极倾销日货,至各国大起反感,抵制日货者达二十七国。”从这条新闻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经济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形成D.日本的贸易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1933年日本倾销商品引到各国大反感,与当时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相联系,可见是因经济问题影响到政治。故选B。A项说法错误,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C、D项的说法也都是错误的,C项是在1942年,D项说法错误,经济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的。
点评:这场危机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范围广,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矛盾,引起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充分说明了自有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举一反三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是因为(  )
①危机的规模空前大 ②危机持续的时间相当长 ③危机的破坏性特别大 ④危机使社会动荡不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件。“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梅隆拉响警笛,胡佛敲起警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这首流传于20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美国民谣描绘的是(  )
A.华尔街股市暴涨B.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C.经济危机爆发D.美国经济繁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一书统计,1931年后中国的丝织业由1928年23534部丝车减为1935年的7686部,上海的卷烟厂由1928年94家减为1935年的44家,全国的火柴厂由1928年的180余家减为1932年的69家,江苏的面粉厂由1921年的44家减为1931年的28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军阀混战,国内政局不稳定B.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
C.帝国主义国家转嫁经济危机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其主要表现是产品过剩、生产难以维持、工厂***等,面对这种情况,当时人们不可能体验和感受的是
A.失业了,再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B.一只羊才卖两美元,还没人要
C.很多人身无分文,流落街头D.股票价格暴涨,出现“炒股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