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在“新政”时期,积极干预甚至控制立法,频繁使用否决权,几乎“扮演着议长的角色”,1933年至1943年间,美国国会的重大立法,几乎都不是国会创始的。对这种

罗斯福在“新政”时期,积极干预甚至控制立法,频繁使用否决权,几乎“扮演着议长的角色”,1933年至1943年间,美国国会的重大立法,几乎都不是国会创始的。对这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罗斯福在“新政”时期,积极干预甚至控制立法,频繁使用否决权,几乎“扮演着议长的角色”,1933年至1943年间,美国国会的重大立法,几乎都不是国会创始的。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读应该是(  )
A.罗斯福的做法背离了分权制衡的宪法精神
B.罗斯福利用“大萧条”的“紧急状态”加强了行政权力
C.该时期的美国国会形同虚设
D.罗斯福此举使“新政”的推行大打折扣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经济危机的特殊背景下,罗斯福总统为了提高行政的效率,通过行政权直接制定法律,从而加强了行政权力,故选B。A项错误,罗斯福并未背离分权制衡的精神;C项明显错误;D项错误,正是因为如此高的效率,才使得经济危机很快得到缓解。
举一反三
18世纪初,一位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寓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后来,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这一理论是
A.经济民族主义B.自由放任主义
C.凯恩斯主义D.重商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学界认为,罗斯福政府通过社会立法,开启了美国历史的一个新进程。如1935年,美国通过《社会保障法案》建立了一套老年退休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新进程”是指
A.国家干预经济B.福利国家C.自由放任D.市场经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出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以下关于这些办法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是在清醒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根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造就了20世纪50—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C.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概念,与罗斯福的新政措施相一致
D.意味着政府必须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失业率的高低能从某一角度反映经济发展的趋势。观察《1925至1945年美国失业率》,最符合1933年~1941年状况的表述是
A.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经济危机没有好转
B.美国的失业率起伏不定,说明经济比较萧条
C.美国失业人数猛增,说明经济危机异常严重
D.美国失业率渐趋下降,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7年罗斯福总统呼吁法院改革时说道:“当然,这三驾马车即政府的三个部门──国会、行政部门和法院。其中两匹马今天正在协力拉曳;而第三匹却不然……法院的所作所为已不像是一个司法机关,却像一个政策机关了。”由此可见,罗斯福推动法院改革的现实意义在于
A.改革分权制衡的体制B.减少推行新政的阻力
C.全面扩张总统的权力D.反对法院的越权行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