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15分)材料一: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党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

罗斯福新政(15分)材料一: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党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罗斯福新政(15分)
材料一: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党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公会作为雇用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待遇,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的《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的《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保障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一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请回答:(1)材料一反应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2分)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6分)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2分)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是为了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答案

1、问题: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等。(2分)
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等。(4分)(答出四点即可)
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等。(2分)((答出二点即可))
3、方式:国家立法。(2分)
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5分)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行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方面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5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针对材料一中的三幅图,提取相关信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民生活极端困难;总统关心民众的生活。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所谓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在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内在稳定器”,只有做好社会保障,才能缓和矛盾,稳定秩序,促进经济的发展。回答第一问注意细读材料二,把凡是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条款一一标出,然后提炼概括。第二小问原因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依赖于工人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同时众多的失业工人对社会安定构成了隐患。
(3)可通过1933年5月通过的《紧急救济法令》和1935年提出的《社会保障法》进行判断。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形成为一种制度,有利于长期稳定局面的形成。
(4)问此问为开放性试题,不论答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同意第一种观点可从危机爆发后进行紧急救济等角度进行论证;同意第二种观点可结合资本主义国家中长期推行的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进行说明。
点评:本题通过罗斯福新政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的措施考查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1)政治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也使美国的行政权力急剧膨胀。
(2)经济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初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社会保障机制上: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开始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
举一反三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要说明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D.罗斯福欲加强政府职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将调整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我不愿意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其中“英明措施”在新政中指的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B.实行国有化
C.稳定农产品价格D.以工代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3年美国政府兴办田纳西水利工程,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以工代赈B.恢复工业生产C.促进能源开发D.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成垄断组织出现B.促成世界货币体系建立
C.促成世界贸易体系建立D.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我国雅安发生7级地震,全国迅速救援。阅读下列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2分)
材料二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为解决大量工人失业的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4分)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4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