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英国制定了新的《济贫法》,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英国制定了新的《济贫法》,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英国制定了新的《济贫法》,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
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
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
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
计划。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1)据材料一,从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
些特点?(3分)
材料二 下面是某中学生设计的历史活动剧《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
马克思: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斯福:噢,为啥?
马克思: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
罗斯福:哈哈。
马克思: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的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
罗斯福: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
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材料二中马克思说“心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马克思说“心忧”和“心灰”的真实
含义又是什么?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能否实现?
为什么?(6分)
材料三

(3)据材料三,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对战后初期世界经
济的发展有何影响?(3分)
材料四 这本书(《道德情操论》)很长一段时间不引人注意,我觉得它的意义不亚于《国
富论》。他(亚当·斯密)只有两次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提到看不见的手,
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是道德。
——温家宝2月1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说
(4)据上述材料,在各国政府解决从19世纪30年代以来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方面,“道
德”能发挥哪些积极作用?(2分)
答案
(14分)(1)特点:立法,自愿为主;不完善。(每点1分,共3分)
(2)心动:新政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政治经济权利。(每点1分,共2分)
心忧、心灰: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任答2点,每点1分,共2分)
不能。因为罗斯福新政只是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分),没有根本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1分)。(若仅答不能,不得分)
(3)特点:以美国为中心。(1分)影响:一定程度上稳定世界经济秩序(或扩大了世界贸易),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或美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加强)。(每点1分,共2分)
(4)增强政府责任意识(或加强政府干预);加强国际合作(或建立新秩序)。(每点1分,共2分)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19世纪30年代以来英美两国对于社会、经济问题进行调整措施和
影响及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的理解。
第一问:根据材料一直接从材料中提取:立法(《济贫法》)、自愿为主(形式民主)、不完善
(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第二问考查的是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心动):国家干预,保障工人权益;罗斯福新政的影
响(心忧、心灰):经济上:恢复生产,改善民生;开创经济新模式:国家干预;政治上:
缓和矛盾,稳定社会。总体上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局部的调整生产关
系;为改变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第三问考查的是对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根据所学二战后通过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影响可以从对美国自身而言:
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同时整体上而言:稳定了资本主义。
第四问认识:可以从手段:国家干预;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加
以考虑。
举一反三
该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融市场风险
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
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
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
雇佣条件,雇主必须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1)材料一中所说的“反危机法案”具体指什么?据材料一归纳该法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
容?(4分)
材料二 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了工作机
会,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结束美国“大萧条的噩梦”的?
(4分)
材料三 罗斯福清楚地懂得,“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
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
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根总统是如何对“这
种运营”进行“改进和补充”并取得理想效果的?(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众多新措施中对人民生活有直接改善的
是(  )
A.颁布工业复兴法
B.刺激出口
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D.推行“工”与“赈”结合的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4年6月通过的美国《贸易法》规定:在签订对外贸易合同时,可根据总统
的决定,双方互相降低税率50%。这种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   )
A.依法保障对外贸易的正常秩序
B.降低税率,开放国内市场
C.刺激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D.以最惠国待遇吸引外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3年美国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
条件;必须遵守工时……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