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国民经济显著发展 |
B.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法西斯势力 |
C.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程度,加速了生产力的恢复 |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A.根治水患 | B.耗费国家财富 | |||
C.缓解失业问题 | D.制造繁荣假象 | |||
对于中国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专家预测未来两年每年将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4万亿元投资主要投向三农、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等,这可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采取的类似措施是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现代分册》 材料三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的任务》全集33卷 材料四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的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来。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这是因为计划指令性的经济发展道路确实具备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工业化所不具备的优势。它无论在所有制形式上,还是在经济组织和刺激机制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化化进程》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社会原因。(4分)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新”经济政策指的是美国的什么政策?该政策涉及哪四个方面的调整? (3分) (3)材料三中所指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政策?它的突出作用是什么?这种“经济政策”后来被哪种经济政策所取代? (3分) (4)材料二、三中所提到的两种经济政策有何共同目的?(2分) (5)材料四所述的经济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的利弊各是什么? (6)根据材料五分别简述两国修建上述工程的背景。两国修建工程的目的有何不同?两大工程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 ||||
下图为反映罗斯福新政的一幅漫画,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旁边站着一名护士。根据美国的政治体制和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判断,漫画中的“护士”应是( )
| ||||
(37分)2011年的“两会”上,民生与民主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去世后……《新华日报》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在1932年初步当选总统的时候,正在1929年美国空前经济恐慌之后……他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策……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标准之我见》 材料二 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明文规定从1837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建立由3 个“合适的人”组成的“英格兰和威尔士济贫法委员会”。该委员会对议会负责,每年向首相汇报一次工作。它有权组织“合适的人”调查济贫法实施情况,有权要求各地方管理机构上交济贫法执行情况统计表,有权任命或撤换助理委员。该委员会任期为五年,在任期内济贫法委员会成员不得兼任下院议员。“新济贫法”还规定了地方济贫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材料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材料四 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最高层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现在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个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巨变。——摘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1)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罗斯福新政是如何实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策”的。(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救济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新济贫法颁布的背景简要评价新济贫法?(8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途径。(10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制度?西方这一制度与起源阶段的西方“选举”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在“选举”制度上是怎样“完全更新”的?(1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