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图8中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改变了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图8中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改变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图8中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人民公社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损害农民的利益,AB不符合,排除;人民公社制度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土地公有制,D项不符合,排除。所以答案选C。
举一反三
1913年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如下: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以上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A.婚礼形式删繁就简B.依旧带有较浓厚的保守思想
C.恋爱自由成为时尚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
历史信息
1
1977年10月21日,我国《人民日报》在社论中正式宣布恢复高考。
2
1980年,万维网(WWW)在日内瓦附近的一个原子物理学研究中心被首次开发出来。
3
1982年,中国农村实行责任制的生产队达71.9%,其中实行包干到户的占总数的67%。
4
1986年初,苏联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提出“在完善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5
1986年10月,全国人大通过民法通则,使民事审判活动有了较为系统的法律依据。
6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提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
7
1994年,APEC《茂物宣言》要求各成员国在15—20年里完成贸易投资自由化。
8
1996年,伊朗生产出身穿长袍,头戴面纱的萨拉娃娃,旨在击败德黑兰商店橱窗里的美国芭比娃娃。
9
1999年底,中国有股份制企业40多万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6200家。
10
2000年初,中国社科院调查显示:16—30岁最年轻群体的第一选择是“电脑工程师”。
11
2000年,美国网络企业占据股市价值的三分之一。联邦政府财政盈余189.5亿美元。
12
2005年,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逾2000亿美元。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选取上述表格中的历史信息(至少3条)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主题,加以简要论述。要求:
1.填写“信息序号”和“主题”两个空格。
2.论述要结合所选择的历史信息,但不得照抄。
3.论述字数200字左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唐、宋时期,在鄂西民族地区推行和完备的羁縻政策,到宋、元交替时期,逐步发展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既是集历代王朝治理经验之大成,也是在宋代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土司制度其意义在于羁縻勿绝,承认各个少数民族世袭首领的地位,给予官衔,以实行间接统治。
材料二 元代土司制度弊病甚多,对内残暴属民,对中央不服,***扰接壤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此明清统治者大多主张改土归流,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尤其是康乾盛世时候,国力强大,中央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
——《中国羁縻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回答:羁縻政策实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7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改土归流的原因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礼逊一部中文英语语法书里将“She”译为“他女”。1878年,广州人郭赞生翻译出版英文语法著作《文法初阶》一书中创造性的将“She”译为“伊”。1918年,“她”开始公开使用。1919—1922年,“伊”字在和“她”字正式的争论中一度领先。直到30年代前中期,“她”字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同。“她”字是一个形声字,女是形,也是声,和“他”形异声同,这种“有节制改变”遵从了汉语自身可以一音多字的简便特点。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由于其社会优先进入现代化,故其语言在许多方面也较早地打上了现代化的烙印。“她”字虽不能说是这一西方语言现代性引进中国的直接产物,但它无疑是中国人在追寻现代性的过程中,通过与西方语言文化接触、碰撞而创造出来的美妙之果。
——摘编自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
(1)根据材料,简述英文“She”字译文的变迁过程。(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她’字得到社会认同”的原因。(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17年5月6日,黄炎培与蔡元培、张元济等48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研究、试验、推行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8月20日,在上海南市陆家浜创立了中华职业学校。这个学校开设的科目与一般学校大不同,设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科,并附设工厂。后来又添设土木、留法勤工俭学、染织、师范、商业等科。这些专业大都是社会所急需,也是热门专业。
——肖伟俐《大家风苑》
材料二 “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所发第一念即‘于我之比较如何’,第二念即‘我之对此当如何’。”“(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
——1916年黄炎培《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炎培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并分析其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炎培教育思想的认识。(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