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价】(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始皇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帝国体制,一个管辖全国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在行政体制上,废除西周的封建制

【中外历史人物评价】(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始皇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帝国体制,一个管辖全国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在行政体制上,废除西周的封建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外历史人物评价】(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帝国体制,一个管辖全国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在行政体制上,废除西周的封建制,改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监御史,秦官,掌监郡。……郡守,秦官,掌治其郡,……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                                
——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在孙公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为时不足三月,建国架构便颇具规模。不论总统制也好,内阁制也好,三权分立,像模像样,上至宪法人权,改历易服,下及放脚剪辫,巨细靡遗,法制桀然,虽百世可知也。立国创制,虽是群贤合力,究竟是一人领导,功不可没。                                              
——唐志刚《袁氏当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秦始皇对“政治体系的设计”具有什么特点,这一政治体系在历史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问题分别是什么?从中国制度史的发展来看,秦始皇的“政治体系设计”具有怎样的意义?(5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先生为民国的政治体系做出了怎样的设计?为何已有总统制,又采用内阁制?(3分)
(3)你如何看待历史人物对政治体系的不同设计?(2分)
答案
(1)特点:中央三公九卿和各郡官吏分工负责,相互制约,集权于皇帝。(2分)
积极影响和问题: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易出现暴政。(2分)
意义:开创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1分)
(2)设计:颁布《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和民主共和制。(2分)  
内阁制:为限制袁世凯。(1分)
(3)看待:政治制度要符合国情,结合现实,体现进步。(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以及材料二“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掌副丞相。有两丞,,监御史,秦官,掌监郡。……郡守,秦官,掌治其郡,……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等信息来综合概括特点;第二小问影响从国家统一以及社会稳定的角度思考作答,问题从集权政治会出现暴政的视角分析;第三小问结合中国制度史的角度从开创和影响后世等视角总额和分析作答。第(2)中第一小问内容从材料三中“在建国架构便颇具规模。不论总统制也好,内阁制也好,三权分立”的信息来回答设计;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临时约法》的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角度思考作答即可。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时结合所学围绕政治体制的设计,材料一和二主要设计秦始皇政治制度,材料三主要是孙中山设计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所以本题答案可以围绕符合国情、体现进步以及对社会发展和后世影响等角度综合分析作答。
举一反三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6年1月,***认为社会主义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发表这一看法的背景是
A.三大改造的进行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民国初,“听差的、堂役、老妈子、丫头”等一律改称“服务员”;“邮差”改称“邮递员”; “苦力、脚行”改称“搬运工”;“老爷”改称“先生”;“拘票”改称“逮捕证”……上述称谓的改变反映了
A.外来名词渗入中国文化B.国人赶时髦
C.民主共和的理想实现D.人人平等的理念在改变社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之间非但没有更加接近,非但没有增进友好的程度,非但没有在稳定的和平迈进,反而还采取了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危机B.罗斯福新政
C.斯大林模式D.经济互助委员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中国知识分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掌握知识、善于观察,勇于批判,是社会的精英,也是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士的队伍发生了剧烈的变动,这种变动主要是起于封建秩序的崩坏。……论功行赏的办法显然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庶人与工商阶层都可以获得身份的解放而上进到“士”的地位。
——余英时《道统与政统之间——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始形态》
材料二 明清士人多因循苟且,不欲求变,但也有不少士人努力突破局限,在专制统治的压抑下努力作出贡献。
——摘自香港高中中国历史选修单元3《时代与知识分子》
材料三 进入二十世纪,中国的状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士”已从这一中心地位退了下来,代之而起的是现代知识分子。后者虽与前者有历史传承的关系,然而毕竟有重要的差异。
——余英时《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
材料四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转变如何促使士的剧烈转变?(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清时期士人突破局限而作出的文化贡献,请举两例。(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二十世纪“现代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出现的历史背景?(6分)
(4)结合材料四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在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作用?(4分)
(5)综合上述材料,请分析中国知识分子在时代发展中呈现的特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