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某一时期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统计数据(按当年价格计算)单位:元年份全国居民农民非农业居民工、农消费水平对比(以农民为1)1953年87691811:2.619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以下是某一时期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统计数据(按当年价格计算)单位:元
年份
| 全国居民
| 农民
| 非农业居民
| 工、农消费水平对比(以农民为1)
| 1953年
| 87
| 69
| 181
| 1:2.6
| 1954年
| 89
| 70
| 183
| 1:2.6
| 1955年
| 94
| 76
| 188
| 1:2.5
| 1956年
| 99
| 78
| 197
| 1:2.5
| 1957年
| 102
| 79
| 205
| 1:2.6
| ——国民收人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年) 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一结论最正确 A.体现了城乡二元经济的差异 B.农民与市民的身份不平等 C.当时我国商品经济不繁荣 D.农民消费低,自然经济仍存在 |
答案
A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农民与非农业居民消费水平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这属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之一,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身份上是平等的,故B项错误;1953——1957年间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表述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不如A项全面,故排除。 |
举一反三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世纪时,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的居民,只是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利,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仅指19世纪末叶以前有财产的公民)组成。1815年以后,在欧洲各地爆发了一系列民族反抗运动,民族主义立即强烈地表现出来。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结束这场大战的一些和平条约一般都建立在民族主义原则的基础上,民族主义已在整个欧洲获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提取两项有关欧洲民族主义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在联省自治的鼓吹者中,梁启超认为“国家之组织,全以地方为基础,……各省乃至各县市皆由自动制定的根本法而自守之,国家须加以承认”。胡适则认为“根据于省自治的联邦制,是今日打倒军阀的一个重要武器”。他主张“打倒军阀割据的第一步是建设在省自治上面的联邦的统一国家”。北京大学的丁燮林等主张“分治的统一”,实行联邦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区域;中央的权力应小,地方的权力应大。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 材料二:力能进取的军阀,便倡武力统一,或主张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如曹[曹锟]、吴[吴佩孚]);仅能自保或希图自保的军阀,便倡联省自治或筹备省宪,举省长(如川、滇);同一军阀,进攻时宣布武力统一,退守时宣布联省自治[如奉张[张作霖]);位置动摇时改称省自治(如浙),或打算取消省自治(如湘赵[赵恒惕])……凡此种种,无非是封建的残局之下,军阀专政,军阀割据的必然现象和趋势。 ——摘自《蔡和森文集》 (1)据材料一,概括“联省自治”的基本主张。(6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联省自治”主张。(9分) |
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列强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 其中表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时间(年)
| 1840—1895
| 1895—1911
| 1911—1927
| 1927—1937
| 1937—1945
| 1945—1949
| 国家
| ①
| 英国
| 日本
| 美国
| ②
| ③
| 数量(万元)
| 8026
| 33955
| 69627
| 11969
| 262096
| 47918
| 所占比重(%)
| 82.5
| 28.1
| 44.2
| 37.3
| 75.5
| 68.1
| A.美国、英国、日本 B.美国、日本、美国 C.日本、英国、美国 D.英国、美国、美国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8分)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6分)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6分)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创办情况表
行业
| 企业名称
| 经营者
| 籍贯
| 面粉、棉纱
| 茂新、福新、申新等公司
|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 江苏无锡
| 酿酒
| 张裕酿酒公司
| 张振勋(本为华侨)
| 广东大埔
| 此柴
| 鸿生火柴公司
| 刘鸿生
| 浙江南海
| 卷烟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 简照南、简王创兄弟(华侨)
| 广东南海
| 化工
| 永利化学工业公司
| 范旭东
| 湖南湘阴
| 机器制造
| 求新机器制造厂
| 宋志尧
| 上海
|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成就图(部分)
(1)阅读材料一、二,分别从工业地域分布和部门行业分布角度比较两者的不同。(4分) (2)结合所学知识,选择第(1)问中的其中一个角度把不同的原因写成历史小论文。(8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