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辛亥之役,汲汲于制定临时约法,以为可以为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论者见临时约法施行之后,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之役,汲汲于制定临时约法,以为可以为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论者见临时约法施行之后,不能有益于民国,甚至并临时约法之本身效力,亦已消失无余,则纷纷然议临时约法之未善,且斤斤然从事于宪法之制定,以为藉此可以救临时约法之穷。曾不知症结所在,非由于临时约法之未善,乃由于未经军政、训政两时期,而即入于宪政。(备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以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直到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则为训政开始之时,而军政停止之日。训政时期:国民政府派训练有素人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实现民选,兴办实业。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时期。宪政时期:制定宪法,结束党治,施行宪政,主权在民,全国有过半省份自治完成时即制定宪法。) ——摘编自1924年《民主建国大纲宣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主建国的设想及其历史意义。(9分) (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难以直接实施宪政的原因。(6分) |
答案
(1)设想:把民主建国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3分) 意义:顺应了时代背景和革命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孙中山自身思想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结果;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 。(6分) (2)国家尚未统一;民智尚未开化;自治民选尚未实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
解析
试题分析: (1)孙中山民主建国的设想依据材料概括,从材料中“非由于临时约法之未善,乃由于未经军政、训政两时期,而即入于宪政”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其设想是把民主建国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历史意义可从顺应革命形势的发展、推动中国民主化的进程以及孙中山自身思想的发展等角度来分析。 (2)本小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近代重大史实的背景和原因可结合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来思考。政治上,国家尚未统一,自治民选尚未实现;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思想上,民智尚未开化。 |
举一反三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规定,国民政府正式收复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省管辖。1946年国民政府接收西南沙群岛并派海军赴南海诸岛立碑、测绘地图、厘定岛屿滩礁名称,12月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南海中属于中国领土的四个群岛及其附属岛、礁名称。1947年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讨论并批准了“加紧建设西南沙群岛力保主权而固国防”的提案,并进行实质性的筹划。 ——摘编自黄俊凌《20世纪50年代台湾当局维护南沙群岛主权的斗争》 材料二 1984年***提出“共同开发”的构想,是中国政府解决南海问题新思路的雏形。1988年《关于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备忘录》称:“中国主张将南沙群岛问题暂时搁置一下,将来商量解决”。90年代,中国***在访问南海周边国家时,多次阐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1992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此后又批准了《公约》,宣布了中国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发布了领海基点。1998年中国颁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国有了覆盖所有管辖海域的基本法律。1987—1996年,先后对南海海域进行油气物探调查。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获准进行南海海域勘探。 ——摘编自郭渊《20世纪90年代南海地缘形势与中国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初期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海海域采取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针对南海问题的新举措及其国际意义。(9分)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戴高乐生平经历简表(部分)
时 间
| 主 要 活 动
| 1940年6月
| 创建并领导自由法国政府(法兰西民族委员会) 抗击德国的侵略。
| 1958年
| 调整第四共和国外交政策,贯彻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独立外交路线,强调“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要求法国取代美国在欧洲的地位,法国处于中心和领导地位,法兰西民族习惯于做欧洲的巨人,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 1959年
| 宣布就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宣布阿尔及利亚人民享有自决权;为履行1957年罗马条约的承诺,进行财政改革,取消关税壁垒,使法国的产品面向欧洲的竞争市场。
| 1960年
| 法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核国家。
| 1962年
| 提出采用普选方式直接选举共和国总统;为巩固欧洲经济共同体,他采取了共同农业政策。
| 1964年
| 戴高乐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到拉丁美洲国家进行访问。
| 1966年
| 在柬埔寨金边发表讲话时,抨击了美国在越南的政策。戴高乐还注重同苏联及其卫星国发展友好关系,以建立“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的大欧洲”体系,前往苏联开始了他的“缓和紧张局势,进而达成谅解,最后进行合作”的外交政策。
| 1967年7月
| 他发出“自由的魁北克万岁”的口号,强调了维护法国在北美的历史角色,同时表达对帝国主义的反对。
| 1968年
| 访问波兰。
|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戴高乐的历史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后戴高乐时期的外交政策。(7分) |
“在分配土地的过程中集体的活动非常活跃,当地的积极分子陆续出现并被吸收为干部。农村的街道房屋等外表形象没有什么改变,但各个人的身份地位则因他们参加会议和各种新的活动而有所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国民政府从来没有设想过的农村机构。”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大跃进”运动 | B.“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农业合作化运动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以下是某一时期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统计数据(按当年价格计算)单位:元
年份
| 全国居民
| 农民
| 非农业居民
| 工、农消费水平对比(以农民为1)
| 1953年
| 87
| 69
| 181
| 1:2.6
| 1954年
| 89
| 70
| 183
| 1:2.6
| 1955年
| 94
| 76
| 188
| 1:2.5
| 1956年
| 99
| 78
| 197
| 1:2.5
| 1957年
| 102
| 79
| 205
| 1:2.6
| ——国民收人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年) 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一结论最正确 A.体现了城乡二元经济的差异 B.农民与市民的身份不平等 C.当时我国商品经济不繁荣 D.农民消费低,自然经济仍存在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世纪时,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的居民,只是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利,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仅指19世纪末叶以前有财产的公民)组成。1815年以后,在欧洲各地爆发了一系列民族反抗运动,民族主义立即强烈地表现出来。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结束这场大战的一些和平条约一般都建立在民族主义原则的基础上,民族主义已在整个欧洲获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提取两项有关欧洲民族主义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