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有效获取和正确解读历史信息,是研习历史的重要前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儒家的“知天命”推动了古代的天文观察和天文学研究;天文历法的

(15分)有效获取和正确解读历史信息,是研习历史的重要前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儒家的“知天命”推动了古代的天文观察和天文学研究;天文历法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有效获取和正确解读历史信息,是研习历史的重要前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儒家的“知天命”推动了古代的天文观察和天文学研究;天文历法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因而儒学把数学列为“六艺”之一,由此激发了很多儒生对数学的研究;儒家以“仁”为核心,于是以治病救人的医学为“仁道,主张“不为良相,但为良医”;儒家认为治国要以农为本,对农学的重视乃是其题中之意。其次,儒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如孔子的“举一反三”、孟子的“苟求其故”,对于古代科学家开拓研究思路,探寻事物规律具有深远影响。
——摘自王永星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1915年各省工场数及职工数
省份
工场数
职工数(万)
人口总数(万)
山东
936
2.4774
3792
江苏
1288
14.2678
2588
安徽
386
2.468
1622
湖北
532
3.679
3414
云南
——
——
932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儒学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影响。从儒学的发展历程看,你认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应该是什么时期?(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可以研究出民国初期哪些历史主题?列举三项即可。(3分)
答案

(1)儒学推动了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农学的研究,使之成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四门主要学科。开拓了研究者的思路和探寻事物规律的方法。(4分)
两个时期:汉代和宋代分别是中国古代科学体系走向高峰的时期。(2分)
(2)特征:近代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沿海沿江地区发展较快;近代工人占总人口比例小。(2分)
原因:沿海沿江地区交通便利,开放较早,受西方影响较大,发展较快;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近代工人比重小。(4分)
(3)主题①:国民大革命。
主题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或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
主题③:实业救国思潮。
主题④:时尚潮流演变(或“妇女解放”、“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
主题⑤:大众传媒的发展。(3分,写出其中3个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一信息“儒家的‘知天命’推动了古代的天文观察和天文学研究”“激发了很多儒生对数学的研究”“以治病救人的医学为‘仁道’,主张‘不为良相,但为良医’”“对农学的重视乃是其题中之意”“儒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归纳儒学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影响。第二小问结合儒学的发展历程,汉代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宋代理学逐渐兴起,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表格数据,从地区分布和工人比例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沿海沿江地区交通便利,通商口岸开放较早,受西方影响较大,发展较快;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近代工人比重小。
(3)根据材料三中图片、文字信息以及结合所学知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孙中山的遗言,“1926年10月10日”也是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挽回利权、提倡国货”可以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潮;图片上的妇女反映了妇女解放;图片是刊登在《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反映了大众传媒的发展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举一反三
(1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中国户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承是国家自身唯一在定宪法,无宪法则无一定国是,而国家安得有标准。 ”   
——《郑观应集》
材料二 “中国宪政百年的曲折历程,固然因缘于风云际会、世事沧桑,‘救亡压倒了启蒙’而难有所为,迄今仍未能尽如人意,然则国人对宪政的基本无知亦不可不谓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传统中有一些不好的文化和制度因素,与宪政、民主理念格格不入,实乃阻碍中国迈向现代政治文明的最大掣肘。”
——蔡定剑《宪政讲堂》
回答:
(1)有学者认为,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明确提出君主立宪要求的第一人”。依据材料一概括郑观应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仁人志士为实现宪政民主所做的重大努力。(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宪政百年曲折历程的原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1959年主政台湾的国民党“外交部”对其外交人员的指示。这反映当时台湾当局
A.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B.坚持“一个中国”立场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D.放弃了敌视中共政权的立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主要是依据图中的
A.服饰B.发型C.行为举止D.交通工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另立新君)。”这一思想在18世纪的欧洲最有可能被用于宣传论证
A.君权神授的思想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C.人是万物的尺度D.三权分立的学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贞观元年,唐太宗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这说明唐太宗
①尊重法律的独立性 ②认可皇权有限    ③主张法权高于皇权    ④重视法制建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