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元年,唐太宗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这说明唐太宗①尊重法律的独立性 ②认可皇权有限 ③主张法权高于皇权 ④重视法制建设A.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贞观元年,唐太宗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这说明唐太宗 ①尊重法律的独立性 ②认可皇权有限 ③主张法权高于皇权 ④重视法制建设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材料引文主要强调了法律不是我(太宗)一个人的法律,而是天下所有人都应当遵守的(法律)。即不能由我一个人说了算,就应当按照法律办,由可以看出唐太宗重视法治建设,尊重法律的独立性、认可皇权有限,但没有主张法权高于皇权,这也不符合古代中国的史实,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
举一反三
1913年,章太炎为自己公开发布征婚广告(如图),它反映出当时
A.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旧带有浓厚的保守思想 | B.征婚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求偶方式,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 D.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
|
在许多情况下,历史的发展是实践推着政策走,观念和政策的更新往往是对事实的追认。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 B.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 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
|
著名哲学家稽文甫先生认为“(王)阳明实可算是道学界的马丁·路德”,是因为 ①他们都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 ②他们都主张“良知”和“知行合一” ③他们都使正统思想出现世俗化的倾向 ④他们都将人从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 |
当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时,有人说苏联因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退让了。该观点最可能是站在 A.美国的立场 | B.苏联的立场 | C.古巴的立场 | D.中国的立场 |
|
(24分)国民素养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物的人绝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而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苏格拉底 “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材料二 梁启超充分强调道德和民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说:“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譬犹严冬之际,置表于沸水中,虽其度骤升,水一冷而坠如故矣。”他从戊戌维新失败中悟出一种道理:仅凭“圣主”,光绪帝“乾纲睿断”是不能取得改革成功的,应当重视作为国家主体的国民。…… 正因为如此.梁启超强调培养资本主义化的“新民”。进行德、智、体、群等方面全方位的训练,是当务之急。最终使国民具有公德、私德、自尊、政治能力、权利、义务、尚武、毅力、合群等优良品质。 ——赵书刚《从近代化视角看梁启超的民权思想》 材料三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温家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的主张各是什么?(4分)有什么共同点?(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国民素养观。(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国民素养的滑坡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加强当今国民素养建设。(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