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对外贸易的发展B.“大跃进”的推动C.实施

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对外贸易的发展B.“大跃进”的推动C.实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对外贸易的发展B.“大跃进”的推动
C.实施“一五”计划D.纠正“左”倾错误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对外贸易得到较快的发展,故A项错误;1958年才出现大跃进,随后八字方针进行了调整,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 故C项错误;1965年八字方针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1973、1975年,***和***主持中央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整顿,实际上就是纠正文革中的左倾错误,故D项正确。
举一反三
“‘七七’是中国一个承上启下的年头。这一年,我们沉睡了十年的民族醒了,它彰显了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对于中国历史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转折。”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事变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恢复高考制度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分)孔子研究是建国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孔子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对儒家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里,孔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皇权因与孔学结合而理论化。……皇权虽不断更迭,而孔子的权威却日益稳固,从未动摇过。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16年秋,康有为请政府于宪法中定孔教为国教。陈独秀连加痛驳,谓孔教与帝制有不可分的因
缘,孔子提倡的道德礼教为封建时代的道德礼教,他的伦理学说与共和立宪政体相违。此后,李大钊、吴虞等人也对礼教进行了大力批判,胡适还提出了“打孔家店”的口号。
——据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等
材料三:1966年至1976年,造反派组织了声势浩大的讨孔、批孔运动,反孔还是尊孔成为革命与反革命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1976年开始,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成了学术界的热衷话题。1989年以来,学术界先后召开了“儒学及其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其他相关的学术会议,成立了“国际儒学联合会”等组织。
——据颜炳罡《五十年来孔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孔学“政治化”和皇权“理论化”的具体表现。(4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对待孔学的态度,概述陈独秀等人批判“孔教”的历史背景。(10分)
(3)据材料三,指出1976年以来学术界“孔子研究”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原因。(10分)
(4)当今世界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谈谈孔子思想对构建和谐世界的积极意义。(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孔子死后,弟子们为其服丧3年。与这一行为密切相关的是
A.分封制B.礼乐制度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人民日版》某年的元旦社论以《乘风破浪》为标题,提出“鼓足革命干劲,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口号,同时还附有《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图表。据此判断,该份日报最有可能出版于
A.1956年B.1978年C.1966年D.1958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