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人们通常认为太宗之治(626-649)是唐代“理想制度”的形成时期,是一个以良好和井井有条的施政著称的经济期。8世纪后期和9世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人们通常认为太宗之治(626-649)是唐代“理想制度”的形成时期,是一个以良好和井井有条的施政著称的经济期。8世纪后期和9世纪的作者在怀旧时当然把它说成是黄金时代。但事实上太宗在执政时并没有制订新制度,政府的政策也没有大变化。政府的基本结构、行政细节以及政府干预的限度这一十分重要的问题早在隋代已被建立和解决,只是在唐高祖时稍加修改后又被采用,并体现在624年颁布的一些法典化的法律中。 ——费正清、崔瑞德《剑桥中国史·隋唐史》 材料二 唐朝开国之君虽为高祖,然其事业,实在大部分是太宗做的。……高祖传位于太宗,遂开出公元627 至649 的23 年间的“贞观之治”。历史上记载他的治绩,至于行千里者不赍(带着之意)粮,断死刑岁仅39 人,这固然是粉饰之谈,然其时天下有丰乐之实,则必不诬的了。隋、唐时的制度,如官制、选举、赋税、兵、刑等,亦都能将前代的制度加以整理。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两位学者是如何评价唐太宗在“制度”上的作为?(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在政治、经济及律法等方面有什么建树?简要评述明君、盛世与制度的关系。(9分) |
答案
(1)前者认为唐代“理想制度“在太宗之前已经确立,太宗只不过是简单继承,没有新的作为。(3分) 后者认为太宗能继承和有效整理前代各项制度,并加以实施,由此开创出“贞观之治”的繁盛局面。(3分) (2)建树: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推行均田制;制定《唐律》。(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关系:明君是盛世出现的重要原因,明君须在继承和完善前代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但明君需要制度的制约,盛世更需要有制度的保证。(3分) |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及分析比较的能力,由材料一中“太宗在执政时并没有制订新制度,政府的政策也没有大变化”“ 在唐高祖时稍加修改后又被采用”说明了唐代的“理想制度”是在太宗以前已确立;材料二“然其事业,实在大部分是太宗做的”“ 将前代的制度加以整理”说明了太宗能继承和有效整理前代各项制度,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及分析评论的能力,解答第一问时需要从“政治、经济及律法”联系已学知识归纳,如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推行均田制;制定《唐律》等;第二小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因果关系的能力,解答时可以从明君与制度关系,以及与盛世等逻辑分析归纳即可,如明君是盛世出现的重要原因,明君须在继承和完善前代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但明君需要制度的制约,盛世更需要有制度的保证。 |
举一反三
美国历史学家柯文的名著《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第一部分是历史学家笔下的义和团运动的史实;第二部分是直接参与义和团运动的中外各类人物当时的想法、感受和行为;第三部分评述在20世纪中国产生的关于义和团的种种神话。对该书解说历史的方式理解正确的是A.目的在于揭示历史真相的不可知性 | B.提供了探寻历史真相的三条不同途径 | C.直接参与运动的人物的感受最接近真相 | D.西方史学家对中国历史的解说较为客观 |
|
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省略处为 |
荣氏企业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企业。1912年后,荣氏企业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同时抓质量、创名牌。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国内“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更是推动了荣氏企业产品迅速占领市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促成荣氏企业在这一时期发展的因素有 ①一战对战略物资的需求 ②国民政府大力支持 ③企业自身管理有方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
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地区实施戒严法,规定出入境的船只、车辆、航空机及其他通信交通工具必须检查,必要时得停止其交通,施行军事统治。这一法案废除后,导致两岸关系历史性突破的事件是
A.《告台湾同胞书》 | B.汪辜会谈 | C.解严20周年纪念邮票 | D.胡连会谈 |
|
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说,当今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特别是商业、旅行、通讯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与谁相连,怎样相连”?这种现象主要描述的是A.区域集团化 | B.政治多极化 | C.经济全球化 | D.时代信息化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