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予百姓者也。——《韩非子·难三》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予百姓者也。 ——《韩非子·难三》 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 鉴于《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有不少缺陷,尤其是它仅为政府之规制而非为国民之规制,因而孙中山提出应另制新法。他在给参议院的咨文中说:“查临时政府现已成立,而国民组织之法尚未制定,应请贵院迅为编定颁布,以固民国之基。并据法制局局长宋教仁呈拟《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五十五条前来,合并咨送贵院,以资参叙。”但被参议院拒绝。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组织法的名称,不能包括“人权”的内容,因而主张制定一份名为“临时约法”的文本;二是认为立法如“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应由参议院自行起草。 ——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的改变而改变,不因***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说的话就叫做“违法”……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所说“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在当时的积极意义。(6分) (2)材料二中,参议院关于“新法”的认识和孙中山有何不同?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参议院的主张是否得以实现。(5分) (3)材料三中,***提出了哪些主张?三位历史人物对“法制”的认识说明了仆么? (4分) |
答案
(1)特征:权威性;公开性;针对臣民,为君主服务。(2分,任答两点即可) 意义:法不分亲疏贵贱,给血缘和等级制度以强烈冲击;强调以君主为中心,有利于加强中央和君主的权力。(4分) (2)不同:“新法”不应包括人权的内容;“新法”的制定不能受制于政府,应由参议院自行起草。(2分) 得以实现;(1分)史实: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各项自由和权利;按照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2分) (3)主张:用法律保障民主;通过民主程序完善各种法律制度;加强依法治国。(3分) 说明:法治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1分) |
解析
试题分析: (1)第一问,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读懂并正确翻译材料一的内容,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所主张的“法”由官府执掌,用来治理百姓,由君主控制而驱使群臣,所以可以看出法的主要特征。有法天下和,法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回答积极意义时从法本身的作用回答即可。 (2)第二问,依据材料二中参议院拒绝孙中山要求的两个内容归纳整理即可。参议院的主张是否实现要依据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宪法内容来分析提炼。《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否定了君主专制,所以使国民的民主权利在理论上已经取得,同时《临时约法》特别约定中华民国的政体为责任内阁制,立法权独立等等内容都可以做为参议院主张得以实现的史实依据。 (3)第三问,***的主张依据材料三的“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的改变而改变,不因***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来归纳整理,回答此点时要突出社会主义国家法制建设的特点。三位人物对法制内容认识的不同表明了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人的认识,所以要从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角度来归纳答案。 |
举一反三
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利用是行不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A.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 B.阶级斗争分析法 | C.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 D.历史结构分析法 |
|
先秦古籍《礼记·乐记》记述:“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这表明 ①人们很早就探索物质利益关系 ②理学萌芽于先秦时期 ③反对泯灭天理而为所欲为 ④天理与人欲之辨由来已久 |
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这一政策A.率先为印度和越南所接受 | 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 | D.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
|
下图为《唐僧东方取经》漫画。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C.片面发展农业生产 | D.脱离了生产力水平 |
|
1951年,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主席的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对杨承宗说:“你回去转告***,你们要保卫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要自己有原子弹。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从此新中国开始思考核技术的开发。这是基于当时A.朝鲜战争的危局 | B.美苏冷战的升级 | C.经济发展的需要 | D.赶英超美的狂热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