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

材料一: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四:“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1)材料中提到的“不要人民读书”、“只读一种书”分别是指何事?(4分)
(2)不同的手段分别带来哪两种不同的后果?对此你有何看法?(6分)
(3)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三位思想家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9分)
答案

(1)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
(2)秦是对文化的摧残,是其暴政而亡的原因之一;后者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政治统一。(3分)言之有理即可:如统治者要疏不要堵等。(3分)
(3)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南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批判。(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关键信息: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本问考查古代中国封建王朝的思想文化专制政策,依据时间信息与思想文化专制政策的特点解答。“为要人民读书”是指焚书坑儒,而“只读一种书”是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本问考查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属于思想文化专制,但焚书坑儒是野蛮的,对其文化的摧残,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是对各流派文化的破坏,仅是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是引导的方式,并不是禁止,适用了大一统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第二小问,应从两种不同的方式的影响方面分析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3)本问考查儒学发展脉络知识点。材料二体现的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材料三反映的是宋代的程朱理学,而材料三反映的是明清时期李贽的思想主张,即对理学空谈义理的否定与批判,依据三则反映的思想主张来解答此题。
举一反三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使民无知无欲”。下列与这一思想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    )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六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D.“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  )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  )
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
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宋“二程”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已何与焉?”“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这两句话的含义有(  )
①天地之间有“理”,还有“气”  ②理就是天理,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③天下万物都可以用理来解释     ④要穷理就必须在“物”外求“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