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 民国建立之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 民国建立之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民国建立之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统一币制,确立银本位,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并规定其他发行银行原有流通市面的钞票,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凡手中持有的银币或生银应到指定银行兑换;确立法币外汇本位制,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到1936年底,法币的国币地位得以确立。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作用。(8分)
答案

(1)国内货币制度混乱;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巩固统治,发展经济。(6分)
(2)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促进了经济和贸易发展;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影响;加强了政府的经济控制力,推动国家垄断资本形成;与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增加了对外国资本的依赖。(8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给出的信息主要包括:民国初年币制混乱,钞票发行权不统一、1929-1933年大危机导致中国白银外流,国家金融动荡,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国民政府推行货币改革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为巩固统治和发展经济。
(2)这一题同样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所以也是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给出的信息主要包括:民国1933年和1935年进行了两次改革、1935年改革统一了钞票发行权、实行了法币制度,确立了法币的权威和地位、确定了银元或白银与法币兑换的方法、确立了法币与外币对外的关系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如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1927-1936年经济的发展,1935-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这一时期正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大萧条时期等和上一问的原因就可以得出答案。
举一反三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形容40年前(1972年)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为“跨洋握手”、“冰释雪融”,下列外交事件中与此相对应的是
①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②参加日内瓦会议 ③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④参加万隆会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2001年,美国在我国近海频繁进行空中侦察;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些事件充分说明
A.苏联解体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仍在坚持“门户开放”政策
C.美国奉行政治经济全球化政策
D.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欧洲经济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格局”状态,没有形成整个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在加强B.欧洲社会经济发展失衡
C.“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立D.欧洲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你们若有一条法律,如他邦的人所有,规定凡死刑案件不得一日里判决,必须经过好几天,那就能使你们相信(意指充分说明理由)”。这表明苏格拉底
A.强调依法履职B.反对乱用民意
C.坚持法律正义D.重用法律程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