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所列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全球化发展的两种观点,能分别支持这两种观点的典型史实是类别极端全球主义者怀疑论者观点全球化是人类活动框架的***,是民族国

下表所列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全球化发展的两种观点,能分别支持这两种观点的典型史实是类别极端全球主义者怀疑论者观点全球化是人类活动框架的***,是民族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表所列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全球化发展的两种观点,能分别支持这两种观点的典型史实是
类别
极端全球主义者
怀疑论者
观点
全球化是人类活动框架的***,是民族国家的终结。
全球化加剧了不同文明的冲突,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仍然存在。
A.联合国的建立 / 美苏“冷战  
B.欧盟的成立和发展 / “9·11”事件
C.跨国集团的出现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中国加入WTO /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C时间不对,联合国的建立与美苏“冷战开始是发生在二战后初期,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在60年代初期;D不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剧变,与题干不符;B符合题意,欧盟成立于1993年,推动区域化和全球化进程,“9·11”事件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
举一反三
(26分)西方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侧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描绘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场景:一位女子穿着由东方丝绸制成的衣服,左手优雅地抓着一只银水罐,右手打开富丽的大空格玻璃窗,桌上铺着来自印度的织锦台布,台布上得珠宝盒敞开着,墙上挂着比皮革制成的世界地图……

材料二:18世纪末至19世纪后期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状况有几个典型特征:圣经衰弱(心理病症)快速增加,主要原因很简单——现代文明;将写信、写日记、传记、自传、画肖像画视为天经地义的个性表达方式;把追求隐私作为孜孜以求的一个家庭生活目标。。
——摘自彼得·盏伊《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
材料三:二战后,一个主要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销售人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西方学者将这个群体称为新中产阶级。新中产阶级崇尚闲暇,厌恶竞争,奉行消费主义。
(1)材料一名画中所描绘的场景反映出哪些历史信息?(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分析现代文明给中产阶级造成精神压力的原因。思考这一时期英国中产阶级能够追求个性、注重隐私的有利条件有哪些?(10分)
(3)阐述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与新中产阶级崛起的关系。结合新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金融中心转移的顺序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分)社会转型是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能否顺应社会转型的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国运兴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近代社会转型的真正启动也不是在原初工业文明发展较早,社会变革程度一度领先的地中海沿岸国家,而是从当时并不起眼,偏居欧洲大陆西北边的岛国——英国首先开始的,……并引发了世界现代化潮流。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三: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简析英国率先启动近代社会转型的经济条件。(6分)
(2)概述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6分)
(3)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代”,而中国却与世界现代化发展大潮失之交臂,中外差距加大,请分析原因。(8分)
(4)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趋势?结合材料三谈谈今天我们该如何应对“新的文明转型”?(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政府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还是一个年轻人时,苏格拉底……从自然科学和宇宙哲学转向伦理学和逻辑学。……正如3个世
纪后西塞罗所宣称的,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植入城市和人们的家里,迫使哲学思考人生与
道德,善与恶”。
——塔纳新《西方思想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苏格拉底对哲学所做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
材料二 实际上,(人文主义)的产生出现也许在于以下两点:或是对旧的社会结构的衰败进行反思,或是对新的生活形态的兴起进行尝试。当时,西欧社会内部爆发了现代英国史学家希尔所声称的“封建主义总危机”:政治制度的自我衰败之势已不可阻挡,宗教意识的信仰危机也愈来愈重,在这种情况下,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学者,对社会自身进行反省。
——张井梅《西欧人文主义思潮再认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人义主义产生的原因。(4分)试举一例说明“文人学者”是如何“对社会自身进行反省”的?(4分)
材料三 民主制度与人文主义思想有着亲缘关系,正如君主制度与保守思想、专制制度与乌托邦式的唯科学主义、或者无政府主义与个人主义相关联一样。
——兹维坦·托多罗夫《人文主义的昨日与夸天》
(3)结合18世纪欧美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