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儒家学说取得成功,还因为它合乎时机。它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作了合理说明。结果,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关于儒家学说取得成功原因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有关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答案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答案:
观点一:赞同其观点。儒家学说正是符合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安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才最终取得正统地位。如孔子的“仁”的学说、“和为贵”,董仲舒宣扬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及程朱理学等有利于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12分)
观点二:不认同作者观点。 儒家学说从创立就极力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为中国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但在战国时期、秦朝、汉初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受统治者的欢迎,相反经常受到打击。统治者采用什么思想作为统治思想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紧密联系,不完全取决于该思想本身。(12分)
观点三:应辩证看待二者,综合作答。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小论文的写作题,高中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大体可以分作两个步骤进行。首先要确定材料中的核心观点,在此基本上明确表达学生自己的态度,即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然后,接着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往往对提炼或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有一定的困难,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或根本不会概括,这种情况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多下功夫,勤加实践,同时也需要综合提高语言文字的素养和水平。本题中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儒家学说迎合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安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才最终取得正统地位,并对此后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和深远影响。
点评:儒家思想起源于我国春秋晚期,为孔子所创,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大宗,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未享受特殊礼遇,直到汉武帝时期才确立为正统思想,成为影响此后中国两千年历史的主流思想。从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种思想能否成为正统思想关键在于其能否迎合统治者统治的需要而不在于其本身有多么正确。这一结论也可以从法家和道家学说主体地位的变迁中得到说明,其实儒家学说,法家学说和道家学派就其主张而言都有去合理性,他们也有相互吸收和融合的地方存在。
举一反三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87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秘密投票法,选民能够自由表达个人的政治意愿;1884—1885年进行的第三次议会改革再次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农业工人和矿工得到了选举权;20世纪初期,妇女取得选举权;1912年,议员开始领取薪俸,工人议员的生活有了保障。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十条人民对于官吏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有陈诉于平政院之权;第十一条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学者林家有谈到:辛亥革命后实行选举,老百姓从来也没有选举过什么官员,不知该怎么做,都不愿意要这个权利。在广西桂林,选举时老百姓都不来,不来怎么办?发米粉票!每人来参加投票附几张米粉票,这样老百姓才过来投票。情况到了上世纪20年代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归纳英国民主政治成就及主要原因。(9分)
(2)结合材料二评析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影响。(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而形成的特殊意识形态,玄学家力求排除两汉经学桎梏,探求深沉的哲理,注重义理分析、抽象思维。这种思想的形成反映了
A.道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B.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
C.知识分子摆脱儒学束缚的要求D.士人对国家分裂的不满情绪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英国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国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材料二 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并简析其原因。(9分)
(2)依据材料,简要评述材料二中关于美国革命的认识。(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伊朗同宿敌美国的斗争连日来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美国媒体称美政府已决定把伊朗革命卫队列为国际恐怖组织,伊朗总统内贾德则针锋相对宣布伊朗已成为“核国家”,并公开称伊方已有超过3 000台用于铀浓缩活动的离心机投入运行。随即又有媒体说,美国已拟定针对伊朗的“三天闪电作战计划”,伊美两国关系似有加剧紧张之势。
材料二 目前,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占78%,发展中国家占22%;而世界人口发达国家只占20%,发展中国家占80%。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的什么问题? (4分)
(2)造成材料一、二反映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6分)
(3)针对上述材料反映的情况,你认为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 (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起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李斯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籍寇兵,赍盗粮者也”。王(赢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政治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蒙毅,军事方面的人才有王氏、蒙氏父子,外交方面的人才有郑国、监御史禄,法律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赵高。在七十位博士中也有来自各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就连民间经济人才乌氏傈、巴寡妇清,赢政都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 ……即使敌人阵营中的人……,原来要杀掉的郑国也被继续留任,完成预定的水利工程,重用魏国的军事家尉缭,让其掌管军队,征伐各国。
            ——范双杰《试论赢政的用人之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的背景。(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在秦国对待宾客态度的不同及理由。对此,秦始皇的做法是怎样的?(6分)
(3)据材料三,概括秦始皇在用人过程中体现的特点。并指出其用人之道的积极作用。(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