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请解答: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服务于“专制主义”的表现。(4分) “私学文化”反映了该时期社会转型的哪些基本特征?(6分)
答案
(1)表现:荀子提出治国要礼法并施;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4分)(2)基本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或小农经济的发展);分封制遭到破坏;在各国的改革中,“士”阶层的活跃;学术下移,私学兴办,出现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注意题干要求列举 “私学文化”中服务于“专制主义”的表现,孔子主张“仁”这和专制主义是相悖的,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也不符合君主专制的要求,只有“法治”和专制主义相关联,联系史实,春秋战国时期荀子和韩非子主张“法治”。 (2)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私学文化”的兴起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奴隶制政治制度随之瓦解,对文化教育的控制松弛,所以会使私学兴盛。回答此题要着眼于当时政治经济出现的重大变化。
点评:此题以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为核心,综合考查其兴起的社会背景、对当时政治造成的影响等,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
举一反三
“它是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其产生和发展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这一文艺形式
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落实B.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
C.是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D.是文艺工作者独立创作地位的体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的出口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B.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C.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逐渐掌握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4至1919年的历史事实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严重障碍是(    )
A.封建主义的压制B.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C.封建官僚的排挤D.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垄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它反映了(    )

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               B经济建设速度惊人
C 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D 当时经济发展全面繁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战期间我国面粉出口统计情况图。下列表述不符合图中信息的是(   )
A.面粉业的发展比较迅速B.增长势头因一战结束而下降
C.增长与欧洲市场需求密切相关D.反映了当时我国重工业发展状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