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08年,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一国两制”的提出 C.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D.“九二共识”的达成 |
答案
D |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的“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符合题目要求。故选D。A项是在1979年发表的,标志着两岸关系的缓和;B项是统一祖国的方针;C项是达成九二共识的大陆和台湾的相应的机构。 点评:“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的海协会与台湾的海基会,就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12年3月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中新网 材料二 2012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贾庆林指出,人民政协全年编报社情民意信息267期,反映意见和建议1435条,提出相关提案1900件,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努力。 ——人民网 材料三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材料一、二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制度?这些制度建立的根本前提是什么?(6分) (2)材料三中的两部宪法的根本不同之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它们所体现的原则。(7分) |
如图中的“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
A.选官制度的变化 | B.专制统治的加强 | C.监察体制的完善 | D.建筑艺术的进步 |
|
关于朱熹“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命题与王守仁“心即是理”思想的差别,王守仁说:“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外义也。至善者心之本体也。”这表明王守仁认为A.朱熹所说的“定理”不是“至善”的“义” | B.至善作为道德原理可能存在于外部事物 | C.事物的道德秩序只是来自行动者赋予它的道德法则 | D.道德法则是纯粹外在的 |
|
阅读和分析《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相关图表
西北地区 工矿企业
| 工厂数量
| 企业资本
| 企业工人
| 个数
| 占全国比例
| 万元
| 占全国比例
| 人数
| 占全国比例
| 1937年
| 19家
| 0.48﹪
| 305.2
| 0.82﹪
| 5787
| 1.26﹪
| 1942年
| 546家
| 20.56﹪
| 16931
| 8.8﹪
| 33074
| 13.7﹪
| 根据图表信息变化,以下分析不当的是: A.此种现象的变化直接受到了抗战的影响 B.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失衡有了质的变化 C.抗战时期的西北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D. 西北工业亦为抗战提供了物质保障 |
(14分)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近现代民族主义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光明日报》
|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 《全球文明史》(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
| 19世纪末,一位参观美国白宫的日本游客在自己极为满意的一首诗中表达了这种民族情绪:“我们使蛮夷痛苦地仰望,我们伟大日本东方帝国的荣耀。”
| 《民族主义幽灵与苏联裂变》(吴楚克著)
| 无产阶级革命是在抛弃了民族偏见提升到阶级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革命,这在人类革命史和国家史上是从来没有的。……但是矛盾的转化绝不意味着矛盾的消失。(苏联的)问题就出在一些人简单地用社会主义革命代替了民族解放运动,用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了民族自身的发展。
| (1)据材料指出梁启超和日本游客各表达出怎样的“民族情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经济原因及影响。(10分) (2)据材料概括苏联历史发展中潜在的问题,(2分)它产生了什么危害?(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