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段话出自《论语》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前一句是反对刑法政令,后面一句明显看出主张仁政与德政,以及礼的树立,可以判断是儒家思想,所以正确选项是A项。
学生容易误选为B项,两句的第一个字“道”不是道家的“道”,而是通假“导”,即引导。
点评:本考点考查方式一般是结合一些诸子百家的名句格言及事例,区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解题关键是分析名句格言的关键词判断,比如设置题支是名句格言的题目: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
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  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举一反三
董仲舒的新儒学包含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以下行为不能呈现这一思想的是(      )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取消宰相以加强皇权
C.发生自然灾害时,皇帝下罪己诏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思想差异的根源在于(    )
A.两人处于不同的时代   
B.两人代表不同的阶级(阶层)利益
C.两人的学术思路不同  
D.两人讨论的话题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宋时期,我国思想界出现复兴儒学的运动,这一运动发生的思想背景主要是(      )
A.佛教和道教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佛家传入中国和道教兴起
C.佛教、道教和儒学已经相互影响D.汉唐儒学不能容纳佛教、道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为“哲学的创造者”,其主要依据是苏格拉底(      )
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的主张
B.强调人类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C.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D.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右图《荒山欠我万担粮》反映了建国后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状况。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它记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B.该生产方式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C.该图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D.它客观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