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分)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7分)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逐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 3月) 材料三 如图,1952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 l952年=100)
(图表说明:横轴为年份,以1952年为起点,1965年为终点;纵轴为国民生产总值指数) ——摘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 ***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l)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4分)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基本内涵。(2分) (3)据材料三,概括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4分),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10分)。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4分)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3 分) |
答案
(l)主张:教育救国。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4分) (2)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2分) (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4分) 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4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4分);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2分)。 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4分)。 (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障。(3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与“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可以看出共同点是发展教育实现救国的目标;发展教育的意义主要得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民族进步等 “城市到乡村”是我国革命道路的重大转折,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为首的中共党人的正确选择;“城市领导乡村”是在民主革命即将胜利之际,中共的重大转折,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向经济建设。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国民经济总体上分成是三个阶段:先上升、再下降、最后又上升;分析原因时要注意三个时期的原因分别叙述,初期上升的原因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因为时间是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下降是因为左倾错误和自然灾害,还可以加上中苏关系恶化;60年代中期恢复是因为中共及时纠正错误: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等;“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指得是建设的过程,主要是因为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 这一问比较简单,在以前的基础上我们改正错误,制定了正确的政策 点评:关于中共的建设社会主义政策,此题考的是改革开放前的政策;另外常考的是改革开放: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中共十四大都是常考的内容 |
举一反三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按联邦制发明者们的理想设计,美国联邦制是由若干个具有自治能力的政治实体(即州)在共同认可的政治框架下结合组成的一个政治实体。各州在尊重和维护联邦的权威和权力的前提下,共同参与联邦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实施,并在不损害联邦利益和权力的前提下行使各自原有的政治和经济自治权。联邦和州两级政府的权力均来源于同一人民,两级政府同时管辖同一国土和人民,但两级政府的权力通过联邦宪法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并受宪法的保护。……两级政府不仅相互制约,也受到各自内部分权机制的制约,没有一级政府可以轻易侵犯人民的权利。这种体制被联邦制的策划者之一麦迪逊称为是对美国人民权利的双重保护机制。 ——王希文《美国历史评论》 材料二 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拨,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的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动摇。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只缘清末人,熟于西洋18世纪时代如法国孟德斯鸠辈的政论,他们以为国体有君主、民主之分,政体有专制、立宪之别。中国有君主而无国会无宪法,便以为是君主专制。……极精密极完整的政权分配,使整个政府的行政机关各有依循,便不必有宪法而政府自有限节。而况明代以前,宰相为行政领袖,与王室俨成敌体。王帝诏命,非经宰相副署,即不生效。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联邦制的特点。(8分) (2)材料二反映出钱穆先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看法是什么?(2分)他是如何论证自己的看法的?(4分) |
宋明理学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有( ) ①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②注重气节与品德 ③发奋立志 ④敬畏天理 |
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 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 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
|
明朝天顺年间,山西的一个正五品官员刘翀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因此被人检举了,一直告到了京城。就这么一件小事,就引得明英宗亲自干预,下令将刘翀逮捕来京城,下狱审讯,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这里的“道德规范”应是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2:“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守仁《传习录》 材料3: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答道:“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2反映了王阳明怎样的观点?材料3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怎样的哲学观点?王阳明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何主要 相同之处?(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