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2年,梁启超说:“我们这十岁大的中华民国,虽然目前像是多灾多难,但他的禀赋原来是很雄厚的,他的环境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2年,梁启超说:“我们这十岁大的中华民国,虽然目前像是多灾多难,但他的禀赋原来是很雄厚的,他的环境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2年,梁启超说:“我们这十岁大的中华民国,虽然目前像是多灾多难,但他的禀赋原来是很雄厚的,他的环境又不是和他不适,他这几年来的发育已经可观,难道还怕他会养不活不成,养活了还怕没有出息吗?只求国民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别把志气衰颓下去,将来在全人类文化上,大事业正多着哩。”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推荐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中华民国前十年发展的观点。(2分)
材料二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到: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说明:上图为新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2)根据材料二可知,1952—1983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但中间也经历了几次波折。结合史实,分析中国在时期Ⅱ所呈现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原因。(5分)
材料三  下图是1950年欧洲复兴计划宣传画。下方的等式意思是:欧洲复兴计划=和平+工作。画面上有一桥梁——由与计划相关的欧洲各国的国旗组成桥梁,连接着美国和欧洲。

(3)请结合史实谈一谈对这幅宣传画的寓意的理解。(2分)
材料四 中国、印度和某些西欧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下图)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肯尼迪对中国1980—202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作出上图预测的理由。(3分)
答案
(1)梁启超认为中华民国前十年的发展多灾多难,但也取得许多进步。(2分)
(2)时期Ⅱ原因:“左”倾错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苏联的背信弃义。(答对三个得3分)后政府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八字方针和七千人会议)(2分)
(3)寓意:马歇尔计划给欧洲带来和平的政治局面,以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分)
(4)理由:中国结束“文革”错误,社会恢复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府重视科教;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答对其中3点即可得3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西政治制度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分析中国在时期Ⅱ所呈现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原因,结合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得出答案。
第(3)问,是史论结合的题目。结合史实来回答问题。
第(4)问,理由主要从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来回答。
举一反三
该图四条曲线反映了中国近代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演变过程。代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向的是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中国某一历史时期读书笔记。以下正确认识的是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B.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C.“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拔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1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下列述评,正确的是
A.国民政府力图改变我国工业布局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工业的垄断
C.民族资本家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D.西南军阀加速发展自己的实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农民对生产缺乏积极性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3分)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1分)结果如何?(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