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民办及其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

中国最早的民办及其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最早的民办及其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事实突出说明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B.近代民族工业不善经营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

答案
D
解析

举一反三
(15分)为庆祝建党90周年,学校准备举办“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展”,请你和同学们来参加筹备工作。
(1)你将通过哪些途径去搜集有关资料?(3分)
(2)你搜集的资料将有哪些类型?(2分)
(3)展览的内容要求呈现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请你按要求各举两例。(4分)
(4)在展览的结束语中,请你归纳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的原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发展,育人为本。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的确定往往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社会发展的推动。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
(1)“忠孝”观念在我国西汉、两宋得到重大发展,列举其中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以这种观念为主导的选拔人才制度在隋唐出现重大变革,指出这种制度变革并评价其积极作用。(9分)
(2)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方面有什么特点,指出这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10分)
(3)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6分)
(4)某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清末“新政”学堂章程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提供三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的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美国正在用大力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与民主运动,这是我们所感激的。……7月4日万岁!民主的美国万岁!
——《祝美国国庆日》(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社论)
【注:《解放日报》原是延安时期的中共中央机关报。】
材料二  1950年12月11日《时代》封面照片是毛泽东头像,《时代》称呼毛泽东为“红色中国的老板。”封面上毛泽东头像后面是一群红色的蝗虫。同期的《时代》封面文章写道:“四年前,毛泽东还蹲在中国西北延安的荒野窑洞里。上周,他住在北京的宫殿里……他的军队给地球上最强大国家其军事史上最沉重的打击。……面对他带来的打击和世界革命的前景、即将到来的瓦解,华盛顿变得瘫软。”
【注:《时代》是美国的一份著名新闻周刊,其观点代表影响着西方公众对新闻事件的看法。】
材料三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对美国的态度及其主要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媒体对“红色中国”的态度。(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此“态度”形成的时代背景。(6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这一变化对中美两国各有何重要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材料三 鸦片战争之后,崇尚洋货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消费品都要带个洋字”。民国初年,出现了倡导使用国货运动,“消费品都要带个华字”。
材料四 山东城镇居民“九五”时期消费结构表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不同消费观念。并指出材料二消费观念反映的社会现象。(6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出现“崇尚洋货”和“倡导国货”的原因。(6分)
(3)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时期山东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
——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
材料三   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
材料四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请回答:
(1)观察地图并结合材料一,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中所涉及的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6分)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