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示意图,其演化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②③D.②③④①

下列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示意图,其演化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②③D.②③④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示意图,其演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②③D.②③④①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①是秦朝时期④是唐朝时期②是元朝时期③是明朝时期,所以正确的是C项。  
举一反三
(18分)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阅读材料: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何怀宏《世袭社会》
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守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联何忧也!”
——《贞观政要》
材料四 所谓“旨从内降”,就是犯罪案件,在三法司拟罪之前,已由锦衣卫拟罪请旨,或直接由君王授意如何拟罪。那么三法司的审判就是走形式而已,这样的话生***予夺在予一人。
——朱永嘉《锦衣卫与东厂、西厂、内行厂》
材料五 在清末新政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挺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三代到春秋战国,治国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春秋时期的老子和孔子对这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法。(4分)
(2)概括材料二商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思想对秦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哪两种权威的冲突?冲突的结果有何不同?这种结果的变化说明什么?(6分)
(4)材料五中法制改革的原因是“今昔情势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哪些情势不同。(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古今中外,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咬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材料三

材料四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他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在此之前,温家宝总理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采访现场,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解释了“尊严”的含义。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年间,唐太宗的哪些经济措施体现了“存百姓”思想? (3分)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 (4分)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孙中山先生的“均富”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中有哪些体现? (4分)
(4)你对温家宝总理的“尊严”一词作何解释?(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控制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   )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家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道光皇帝》一书认为:“我们学习历史,是站在今天看过去,这容易犯两个错误:一、拿今天的标准衡量前人,不理解前人的艰辛。二、由于已经知道了结果,就容易做 事后诸葛亮,从而苛求古人。”下列表述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只能用今天的视角评价历史B.要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历史
C.尊重历史,肯定前人的任何抉择D.历史存在被修改的可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省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的变化。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年份
1953年
1956年
2010年
城乡比例
8:1
4:1
1:1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发展中完善
B.城市代表的比例呈不断下降趋势
C.农村代表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
D.农村和城市的人口总数已经相等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