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度与我国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两国的交往渊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中印两 国就有往来,隋唐时期交往就更为频繁。孟加拉、印度半岛东西两岸,经常有中国商 船泊港;印度的商船也经常到广州、泉州来贸易。唐朝输往印度的商品有麝香、丝织 品、瓷器及铜钱等。从印度输入的物品有宝石、珍珠、棉布、胡椒等。在唐代中印文 化交流史上,两国的佛教徒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的两位高僧……。 材料二:马克思针对英国侵略印度的结果断言:“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 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 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材料三:……从1949年,印度成为第一个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开始, 两国进入“蜜月期”。1954年10月,尼赫鲁 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临别之际,毛泽 东以《离***》中的词句“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心相知”相赠,被传为中印友谊 的一段佳话。 ——《南方周末评论:龙象相邻--中印关系历史 与现实》 材料四:独立后的印度政府为把印度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实行了具有本国特 色的发展模式: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宏观管理机制,现代工 业与农业结合的经济模式,现代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的发展战略,利用国外资源与自力 更生结合的发展方针等。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印度经济模式虽然存在着问题,但获得 了一定的成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开始以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再一次证明了具有印度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大 促进了印度经济实力的增长。 ——李大薇《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唐朝时印度称谓叫什么?(2分)材料中所说的“两 位高僧”是指哪两个人?分别说明他们对中印文化交流的突出贡献。(6分) (2)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在印度要完成的“双重使命”的涵义是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 识说明这一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10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中印关系史上取得的最重大成果是什么?有 何重大意义?(4分) (4)据材料四,改革后的印度经济体制与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形成 这一相同点的根本原因何在?(4分)从中,我们得到了什么重要启迪?(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