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举措。历朝历代都很重视救灾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自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

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举措。历朝历代都很重视救灾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自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举措。历朝历代都很重视救灾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自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凡荒政十有二:一日备案(注:不祥之气);二日除孽;三日救荒;四日发赈(注:发仓救济);五曰减粜;六日出贷;七日蠲赋(注:免除赋税);八日缓征;九日通商;十日劝输;十有一日兴土筑;十有二日集流亡。”
——摘自《大清会典》
材料三 “岁遇水旱,则遣官祈祷天神、地神、太岁、社稷。至于(皇帝)视旨圜丘(又称祭天台),即大雩(求雨祭名)之义。”
——摘自《清朝文献通考》
材料四  “中国政府在短时间内动员巨大的力量投入赈灾.这是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拟的:中国制度所具有的动员能力不仅来自于自上而下的政府动员,而且也来自于自下而上的社会自发的动员。”
——新加坡《联合早报》对中国政府2008年应对汶川大地震救灾工作的评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代救灾的特点。
(3)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是如何进行抗震救灾的。
(4)从上述材料的救灾措施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1)主要观点:主张国君(或国家)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
分析评价: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国君的权威,体现了他的等级观念。
(2)措施多样;迷信色彩浓厚。
(3)政府自上而下的动员和人民自下而上的自发组织。   
(4)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破除迷信,科学救灾;发动人民群众。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孔子是主张“君主救灾”而反对“个人救助”的,这在体现其“仁”的思想的同时也反映了其思想的局限性。第(2)题,材料二指出了清朝救灾的多项措施(共’12条),材料三中明显反映出在救灾问题上其迷信的一面,只要把材料中的这些信息进行概括就可以了。第(3)题,只要能够将材料四的信息进行提炼就可以了。第(4)题,要围绕上述材料和前面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四则材料都体现了国家在救灾中的重要作用;材料四中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抗灾收到良好效果并得到高度评价,与材料一中不主张个人抗灾的观点形成对比,所以得出“发动人民群众”;材料三反映了古代中国在救灾过程中的封建迷信色彩,所以应“破除迷信,科学救灾”。这里主要是从前面的救灾举措中吸取经验教训的问题。
举一反三
下列条约中,涉及既割地又赔款的是( )
①《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沦陷区的经济发展总方针是 ( )
A.实现“共存共荣”“经济提携”B.满足不断扩大的侵略战争的需要
C.变沦陷区经济为日本垄断资本的附庸D.断绝国民政府的财政来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民主党派,建立于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是
A.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
B.九三学社、中国农工民主党
C.九三学社、中国民主同盟
D.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促进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党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此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们的政治立场和主张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试结合当时政治形势的发展对这一过程加以叙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诸多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诸多历史因素”指的是哪些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2).这种“诸多历史因素的共同作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